ZKX's LAB

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六经辨证的相关知识

2021-03-09知识6

什么叫太阳病?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证的或见症的口渴的机理跟太阳蓄水五苓散证的口渴饮水即吐的机理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同是水停,小青龙汤不存在水入即吐?同样是心下有水气,为何小青龙汤证可见口渴而茯苓甘草汤证无口…

太阳蓄水证的临床表现是A.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B.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 正确答案:E

六经辨证的方法是什么? 六经辨证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外感热性病的辨证施治体系,在中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六经的实质,历代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总体认为与人体的经络有关联。经络脏腑是人体不可分割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所以六经病有相互传变的证候。一般说来,六经传变,阳病大多从太阳开始,然后传入阳明、少阳,如正气不足,亦可传及三阴;阴证大多从太阴开始,然后传入少阴、厥阴,但亦有邪气直中三阴的。总之,病邪传变,大多自表而里,由实而虚;然在正复邪衰的情况下,亦可由里达表,由虚转实。前者是病邪进展的传变,后者是病情向愈的转归,所以有这样的演变,是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密切关系的,凡病邪的轻重、体质的强弱,以及治疗的恰当与否,都是决定疾病传变的主要因素。如病人体质衰弱,或医治不当,虽阳证亦可转入三阴;反之,如病护理较好,医治适宜,虽阴证亦可转出三阳。所以,疾病的传变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是也总不离乎六经的证候范围,因而只要分清六经脉证的界限,也就能识别六经病证的传变证候。一、太阳病证太阳为人身的藩篱,主肌表,外邪侵袭,大多从太阳而入,正气奋起抗邪,于是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

六经病的传变顺序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yayqyx六经病的传变顺2113序一般是太阳-阳明5261-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但也有不经此4102顺序的情况,或1653直中,并病等。厥阴病是最危重的阶段。太阳病六经病之一,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中风、伤寒、温病,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太阳腑证分为二型(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蓄血证。

伤寒论考点重点疏理:[15]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六经辨证的相关知识

六经辨证的相关知识 六经辨证定义:以阴阳为总纲,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