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打破科创壁垒 共建开放共享科技家园!

2020-07-23新闻19

王筱骄房如燕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中小创新型企业对科研仪器设备、尤其是高端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企业采购一台科研仪器设备动辄几十万元、数百万元,使用频率却可能一年用不上一次,巨额的设备投入和维护经费与实际使用效率相比存在巨大反差。另一方面,作为仪器资源集中的高校院所,却存在着设备利用率偏低,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将动辄投资上亿的大科学装置最大范围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如何在减轻企业科研设备投入负担的同时,实现资源有效分配?

7月22日,《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推进会议》在沪召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管理单位责任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会,以贯彻和落实好国家和上海关于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的相关的政策,深入交流并总结先进经验,持续推动大型科学仪器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此外,会议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强调了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并进一步落实考核与评估工作,执行奖励惩罚措施。

探索共享机制构建服务体系

经过几年建设,大型科研仪器使用已经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设施与仪器设备处处长王晋在会上介绍说,2016年,国家建立了重大科研设施与大型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目前已具备了信息发布、一站式预约服务、运行服务记录采集、监管和评估等功能,初步实现全链条管理。截止目前,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科研设施与仪器数量达到10.1万台(套)。

国家对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评价考核即将启动,此次考核重点考察法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突出强调在线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情况等内容。据悉,2018-2019年,科技部、财政部已联合开展评价考核工作,从考核情况看,各单位对开放共享更加重视,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效更加显著。据统计,2015-2017年减少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经费68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减少重复购置经费达207亿元。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赵燕在会上介绍说,自2014年以来,大型仪器的入网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12月底,12969台/套仪器完成了信息报送,2019年仪器的共享服务的用户数达到52486家。仪器管理单位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在2019年中央级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上海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最高,有65.38%的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或较好。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的科学仪器设施实施开放共享工作效果显著。如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是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生物医药孵化平台,通过大型检测设备共享,为中小微型生物医药领域初创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近三年来共享服务用户数、设备共享机时数持续增长。其中服务的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抗体药物筛选等技术,研究获得了国内首个PD-1单抗药,并在2020年科创板上市。

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也做出了新的探索。作为我国车辆研发领域目前唯一的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和首座热环境整车风洞,此平台充分发挥了公共科技服务的辐射作用,全面支撑了我国汽车研发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的自主研发。

该平台执行负责人陈力在会上介绍说,在中国汽车行业表现抢眼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近年来实现了技术和销量的跨越式发展,其亮丽的成绩背后,离不开风洞中心的技术支撑。近三年来,吉利汽车在风洞中心共计完成试验项目200余项,金额达到5000万余元。通过在此中心试验开发,吉利汽车仅在车辆热疲劳这一项性能上就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车辆的耐久性,同时也有力地支撑了零部件国产化工作。

大型仪器共享“想”的到底是什么?

仪器共享是对于价值3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管理单位和科学仪器设备进行对社会全面的公开、开放、共享出来使用。比如国际先进的600MHz核磁共振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科研相关人员可利用仪器对许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

作为科研的主要支撑力量,共享平台可以促进社会的科研水平和发展,提供软硬件支持。但事实上,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门槛在于外界无法了解和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服务,而且仪器开放,设备维护、专业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需要资金和人力投入,人工、维护需要设备等都要单位支付,这部分费用能否包含在经费申请的预算中?国家是否承担部分费用?这些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7年,上海市人大正式颁布施行了《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而后相继颁布了《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信息报送办法》、《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评估与奖励办法》、《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评估与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上海市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联合评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的有关政策,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

政策实施到目前,共享服务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部分单位仪器分散化、个人化,闲置浪费现象。据了解,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尽管建立了公共仪器平台和仪器管理信息系统,仍有不少科研仪器还分散在个别课题组中或大牌教授手中,单位对其缺乏约束,用好用坏没有任何责任,同时青年科技人员想用还用不上,不少近三年新购置的通用仪器全年使用机时少于200小时。

针对这些难题,上海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为引导,开始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共享理念日益形成。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副处长杨建群说,大型科学仪器正助力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激活科技创新资源创新活力,提升了科技资源区域的服务辐射力,跨区域共享服务成效显著。下一步,上海将突出重点,强化高端的、高价值的科技资源共享,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评估,尤其是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设计更加明确、简洁化的共享和奖励机制。此外,激活市场机制,培育科技资源共享社会化服务机构,持续强化和推动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理念。

此次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下一步要完善开放共享评价考核机制,激励引导相关单位强化有效措施,补齐工作短板、发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引领作用,提升开放服务供需对接的效率、积极探索开放共享市场化运营,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