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东北地区东部的女真族,是个英勇善战的民族。1113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两年后,完颜阿骨打宣布即皇帝位,国号为金。不久,河北人高药师逃往登州,密报宋人说金人已占领辽国大半土地。宋徽宗得知东北最新形势后,认为机不可失,随即派遣马政等人前往金国,试探金人态度。1120年,宋人马政以买马为名二次出使金国,其实是商讨夹攻辽国,并成功达成合作协议。
宋徽宗
据记载,宋金两国结盟前夕,宋辽两国在外交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事情始末是这样的:宋徽宗派林摅出使辽国,他抵达辽国后,当着辽国君臣面前毫不客气地说﹕“西夏屡次侵犯大宋边境,罪无可恕,可是辽国却屡次派人来说和。”结果导致双方产生争执。据说林摅甚至指骂辽人为“蕃狗”,辽主气愤地说:“大宋,兄弟之邦。臣,吾臣也。今辱吾左右与辱我同。”林摅回国后向徽宗报告辽国国内很多人怀有二心,怂恿徽宗出兵辽国。林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现已很难判断,但早在宋神宗时,宋人已在筹谋如何对付辽国,却是事实。
宋神宗继位后,提出了“欲制服辽国,必先制服西夏;欲制服西夏,必先收复河湟”,为北宋中叶以后的西北政策定下主调。宋哲宗亲政后,成功控制天都、横山地区,令宋夏以沙漠为界,断绝了西夏聚兵就粮之地,令其无法犯边。西夏无计可施,唯有请辽国出面斡旋,向北宋请和。宋徽宗继位后,宋夏战争再起,宋人收复鄯、湟、洮三州后,全面控制横山地区,此时的西夏可谓穷途末路,遂再透过辽国向宋廷请和。徽宗君臣认为,他们已成功制服西夏,下一步便是如何制服辽国。
海上之盟对宋人产生的结果却是引来金人南侵。1125年,金将宗望率兵进攻燕山府,宗翰领兵攻打太原。宗望连下檀、蓟二州后,郭药师降金,燕山府主要官员,皆成为金人俘虏。宗翰连破朔、忻二州,围攻太原,但太原军民顽强抵抗,阻延了宗翰南下与宗望会师的企图。宗望大军压境,徽宗急谋对策,一方面派李邺使金,以缓和金人攻势,另一方面接纳吴敏所献之计,禅位给儿子赵桓(钦宗)。
北宋局势图
钦宗即位后,黄河两岸的宋军溃败,形势急转直下,徽宗乘船逃往江南,童贯没有理会东京留守的任命,与高俅随徽宗一起出逃。钦宗先以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布置开封防务,再派大臣与金人商讨议和。经双方商议后,康王赵构(后来的宋高宗)以军前议和使的身份,带领使团同金人谈判。最后,宗望退兵北返,第一次开封防卫战结束。
金人退兵后,宋廷在是否割让三镇(中山、真定、太原)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秦桧等三十六人反对割让三镇,范宗尹等七十人主张割让三镇,结果引来金人第二次南侵。然而,这场争论已没有意义,因为金人这次是要尽得两河之地。1126年,宗望再度南下,宗翰继续围攻太原。钦宗命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宣抚使,负责开封防务,又派姚古率军支持太原,种师中领兵支持中山、河间,但姚古兵败于盘陀,种师中战死在榆次。
钦宗改以李纲为河北、河东宣抚使,率兵救援太原,但三路援军皆溃败,遂再起用种师道为河北、河东宣抚使,没多久,金人就攻下太原。宗望抵达开封城下,屯兵刘家寺;宗翰亦抵达开封城下,屯兵青城。金兵“乘大雪攻城愈急”,午时,金兵攻破陈州门,成功登上城楼,开封沦陷。金兵占领开封后,决定废立异姓,于公元1127年册立宋臣张邦昌为楚帝,结束了北宋一百多年的统治。
金灭辽、北宋之战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对“联金灭辽”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项严重的外交失误,完全暴露了宋军的弱点,而且宋朝此举是背信弃义的行为,是直接导致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说法认为宋朝联金灭辽与否,无关大局,因为几乎是金人独力消灭辽国,宋朝始终要直接面对金国威胁。清人王夫之就认为:“夹攻也,援辽也,镇静也,三者俱无以自全,盖宋至是而求免于女真也难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假如宋朝能够采取恰当的外交政策,以及在调兵遣将方面措置得宜,也许不会为金国所灭,这特别表现在两次开封防卫战的处置方面,或许能够维持像宋辽那种南北朝的平衡局面,只是由金国取代辽朝而已。
南宋局势图
无论你认同哪一种说法,联金灭辽的确改变了当时东北亚的国际秩序:原来是宋辽处于一种均势的稳定局面,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而产生剧变,辽国被灭,宋朝被迫退守至南方,金国代之而起成为东北亚秩序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