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环球网-文旅频道】;
据说匾额兴起于先秦,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成为建筑中点缀的部分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字,《说文解字》作“额”字。横的叫匾,竖的叫额,又称“匾额”,俗称“牌匾”。
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它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牌匾是悬于门屏之上。因此,牌匾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装饰物,一般悬挂在大门顶与檐梁之间,亦常见于厅堂之上,或见于亭台楼阁轩榭长廊,反映了建筑的名称和性质,是人们引用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事等言辞,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进行艺术创作而写的。可以说,匾额是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缩影,是建筑物的灵魂和眼睛。匾额题写,内容一般为4字,有的还配上吉祥图案,书法、篆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
福建省古田县鹤塘镇西洋村,五八路四弄12号。余祖德厝,为四扇,三进,始建于清朝年间。
厅堂,上方悬挂匾额:“望重乡评”,上款,钦命国子监祭酒、提督福建全省学政吴保恭,壬辰恩科举人特授古田学教谕林光春为,下款:乡饮耆宾余祖德立,咸丰八年(1858年),葭月(农历十一月)。乡饮耆宾: 清制,每岁由各州县遴访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所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部,称为乡饮耆宾。
望重:名望大。清·秦朝釪 《消寒诗话》:“ 孙文定 相国三朝骨鲠,望重当朝,而和平温克,绝不以意气加人。”
乡评: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世说新语·言语》“ 王武子 孙子荆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乡人 王济 ,豪俊公子,为本州大中正,访问 宏 为乡里品状, 济 曰:‘此人非乡评所能名。吾自状之曰:天才英特,亮拔不羣。’” 宋 陆游 《答廖主簿发解启》:“伏惟某官文高艺圃,行著乡评。”(作者:张桂守,《书法导报》社 福建工作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