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京藏书家 何绍基的藏书家

2020-07-23知识3

张珩的古书画鉴定家、藏书家 张珩在中国书画鉴定方面,造诣很深,具有长期实践经验,善于探索书画用笔规律,并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熟悉传统,又突破传统,开创了科学的鉴定路子,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一生鉴定书画以百万计。1961年,文化部组织以张珩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到全国各地巡回鉴定书画有近10万件之多,发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珍品。经常与庞元济和刘承干往来,故精通版本目录之学和金石书画鉴赏,1950年他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同年,由郑振铎推荐,调北京文化部文物局工作,后任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局总编辑。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委员。张均衡“适园”所藏之书,一部分被其继承,大部分是自己所搜罗的藏书,曾收购有松江韩应陛“读有用书斋”和南浔蒋汝藻“密韵楼”的旧藏。他在上海寓所辟室收藏名画古籍,取名“韫辉斋”,1947年郑振铎为其编印《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庋藏古籍、书画甚富。如有宋刊本《忠经篆注》、《宋文鉴》、《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东坡先生诗》、《大观本草》、影宋抄本《盘洲乐章》、校宋本《韦苏州集》等。1935年,又收藏杭州张道、张子虞父子诗文稿30余册,多未。何绍基的藏书家 清藏书家。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一作猿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板文字。书法自成一家,上溯秦两汉古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皆心摹手追,草书尤为一代之冠。自父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官至吏部、工部、户部尚书,曾收藏有北京朱筠的旧藏不少,建有藏书楼为“云腴山房”,收藏图籍万余卷,何氏藏书由此起源。至绍基时,南北藏书旧家,广为搜罗,一度藏书达到10万余卷,建有“云龙万宝书楼”、“惜道味斋”、“东洲草堂”。他既藏书又读书,考订有《礼经》、《水经注》,于《说文》考订尤深。校有《曝书亭记》。所藏书在辛亥革命后被变卖给长沙书贾谭厚坤,另一部分为叶启勋兄弟所收。著《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证》、《水经注勘误》、《东洲草堂诗文集》。子何庆涵(1821~1892),字伯源,继承藏书,作有《眠琴阁遗文》。何氏藏书印先后有“何凌汉印”、“道州何氏云腴山房”、“东洲草堂藏书画记”、“何绍基。王文韶的藏书之家 清藏书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丰进士。同治十年(1871)任湖南巡抚。光绪十五年(1889)升云贵总督,多次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起义有功,调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曾开办磁州煤矿,奏设北洋大学堂等。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处。阻挠戊戌变法,光绪末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力主对外妥协,升体仁阁大学士。后任政务处大臣、督办路矿大臣,转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居淄博清吟巷,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住宅,院内设有“退圃园”、“红蝠山房”等休闲寓所,建有藏书阁“清吟阁”,收藏各类图书万余册,楼址至今仍存。有《王文韶日记》。古代有哪些藏书家和藏书楼。藏书又什么特点? 藏书楼,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建造藏书楼。浙江。清末四大藏书家的[一、铁琴铜剑楼] 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上层中间门额上悬挂“海源阁”阳言语匾额一方,为杨以增亲书,额后有杨以增自题跋语。海源阁藏书浩瀚,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杨氏第四代人杨保彝编著《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及《海源阁书目》计有208300卷有余。另有不载于书目者尚多。海源阁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供杨氏先人牌位,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前有一长条状小院,东侧有两座长廊式高台读书亭。楼下东首为通往后院的通道,杨宅第四进院内为海源阁明清版本藏书处。海源阁藏书浩瀚。至清末,海源阁藏书已达三千二百三十六种计二十万八千三百卷有余,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后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现已在原址按原来的结构样式重建,并开始对游人正式开放。中国历史上那些大藏书家的墓地还在吗?具体都在哪里? 漏2017www.wukong.com 浜琁CP澶?2025439鍙?14 浜叕缃戝畨澶?1000002002030鍙?缃戠粶鏂囧寲缁忚惀璁稿彲璇?璺熷笘璇勮鑷緥绠$悊鎵胯涔?杩濇硶鍜屼笉鑹俊鎭妇鎶ョ數璇濓細400-140-2108 鍏徃鍚嶇О锛?..

#明朝#文化#文物#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