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看似和风细雨的推恩令,实则削藩策的加强版,解读两者的内在联系

2020-07-23新闻7

中国古代是以家庭和土地为范围的宗法制为基础,延伸到国家范围的分封制。也就是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能够世袭的土地,任其拥有在分封的土地上的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周天子分封

周天子为了保持对诸侯们压倒性的实力,除去给自己留最大一块领地,给兄弟、儿子以及功臣们封赏土地。西周灭亡后,因为丢掉了镐京,周天子丧失了大片的王畿土地,之后再就没有实力制衡诸侯了

天下进入了春秋战国纷争时期,各个诸侯国互相兼并,最后产生了战国七雄。这七国进一步进行兼并战争,最后秦始皇重新统一天下。秦朝也是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所以没有继续沿用,而是创造了沿用至今的郡县制,朝廷派官吏管理土地,而不是分封诸侯去拥有并管理土地。

战国七雄刘邦的现实考虑

仅仅维持了十五年的秦朝,到秦二世就分崩离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反思秦朝被颠覆的原因,以及秦朝濒临灭亡时,皇室孤立无援的教训,认为是秦始皇没有作为藩篱拱卫的分封而导致的覆灭。加之跟随他打天下的人,都渴望得到土地封赏,于是刘邦重新启用了分封制。

扮酷的刘邦

但是分封几个异姓诸侯王权力太大,又容易对皇权造成巨大威胁,这是刘邦无法容忍的,于是费尽心机逐个除去。楚王韩信迎接刘邦被捕时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正是无数功高震主的臣子写照,最终只有实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苪幸存,五世而绝。

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希望这些诸侯王在紧急关头能够发挥护卫皇室的作用,这里面既有刘邦的儿子,也有兄弟子侄。例如楚王刘交,吴王刘濞,刘邦在世的时候还能相安无事,一旦刘邦去世,血缘关系越来越浅,如国不加以限制,诸王国一旦联合起来,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而且随着这些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一些人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给各地百姓带来巨大灾难。

西汉分封诸侯国

刘邦死后,吕后又大肆分封吕家人为王,而这些后封的吕氏诸王也被斩杀殆尽,这样做对于刘家来说有一个好处,即天下又回到了刘氏的手中,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如果外人叛乱的话,刘姓诸王可以帮助皇帝平叛,但如果刘姓诸王联合起来造反,皇帝又要派谁来镇压呢?

况且文帝本人以前就是诸侯王,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王和皇帝之间的界限,既然刘恒可以当皇帝,那其他的王为什么就不能当呢?文帝也深知这一点,他知道自己只是借着平定“诸吕之乱”的契机才登上的皇位,所以他对于刘姓诸王采取的都是拉拢政策,不能也不敢和他们翻脸。

无奈下的无为而治时机不成熟的削藩策

汉景帝接班掌权后,很快就对文帝的拉拢政策做出改变。于是在有着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晁错的建议下推行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上疏《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然而诸王国动则地方千里,仍保存不小实力,抵抗中央政令是常有的事。晁错强行削藩,是冒着极大的风险。他所提出来的削藩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要抓住诸侯王们违法乱纪的事,并以此为由头削藩,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这样搞了几次,诸侯们就知道朝廷要干什么了。

汉景帝

汉景帝在做太子时,因下棋与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发生争执,并失手砸死了刘贤。再加上伤害诸侯利益的削藩策,吴王刘濞新仇旧恨一起发作,于是就联合六个诸侯王,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

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汉景帝并没有做好准备,大臣袁盎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几番权衡后,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就让晁错背了锅。

诛杀晁错

但是之后事情的发展让汉景帝算是彻底明白,清君侧只是借口,而叛乱一旦开始,就只能通过武力来结束。三个月平定了叛乱后,汉景帝下令诸侯王不再继续治理封国,而是由皇帝委派官吏进行管理,改丞相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晁错虽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极大地巩固了西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并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七国平叛消灭匈奴前的的准备

汉武帝即位初,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可以说,西汉在文帝时期就已经解除了藩王对中央的威胁,等到汉武帝掌权的时候,朝廷已经不用再为藩王造反而操太多心了,但是边境匈奴袭扰不断。

汉武帝

汉武帝为了皇权的稳固,那就是北击匈奴,彻底解决汉朝北方的威胁。但是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汉武帝要想集中精力抗击匈奴的时候,自然就要先把家里的事情料理清楚,以防后院起火。但是汉景帝失败的削藩政策提醒着他,不能用老方式削藩了,必须想个新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主父偃给汉武帝建议的推恩令。

主父偃

“推恩令”,又称雨露均沾法,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更为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分别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更小的侯国,达到分化、削弱大诸侯国势力的效果。

要讲清楚推恩令,先要明白我国古代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妻生的孩子就是嫡子,妾生的孩子就是庶子,妾虽然也能给家主生孩子,但是妾和她生的孩子都没什么政治地位。

嫡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从古至今,不管是皇帝还是所有的家族,都只会立一个继承人。嫡长子会分走家里绝大部分财产,而他其他的兄弟,哪怕也是正妻所出,都只能分到少量的财产,更别说妾所生的庶子了。

这个制度保证了一个大家族的资源集中和财富的积累,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我国古代一些豪族、士族能够传承上千年的关键所在,大部分资源集中到一个人,家族就可以一直稳定的传承下去。主父偃想出的推恩令就是资源分散的思路,不让他们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家族宴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分化权力的推恩令

汉代能够实行推恩令,是因为汉代有强大中央军,是在武力基础上,使用柔性手段蚕食可能威胁皇权的亲戚们权势,又给予他们世代传承(尽管越来越小)的土地与(越来越少的)金钱。推恩令作为削减诸侯王权势的谋略,可谓名正言顺,诸侯王即使有心反对,已经无力抵抗,只能任由中央一点一点拿走权势,而且推恩令对于在世诸侯王并无很大影响,他们也没有很大动力和决心非要联合起来反对。推恩令下的诸生相

根据推恩令,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以推行“私恩”,把封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并报请皇帝赐予这些侯国名号。诸侯王知道必然会削弱自己的势力,但是迫于家族子弟要求得到封地,他们又不得不这么做。

效果明显

推恩令”的施行,对於一直渴望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王朝中枢来说,收到“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的效果,不必刻意打击,各个诸侯国已经在实际上自行解体。淮南王和衡山王首先就对推恩令就持消极抵制态度,拒绝推恩,并且密谋造反。但这造反之事刚开头,就被人举报到了京城,结果二王畏罪自杀。

七国之乱前,吴王刘濞广邀请诸侯王一起谋反,淮南王刘安就开始跃跃欲试,被淮南国相拿到军权之后,立即据城防守,再不听从刘安的指挥,而是效忠朝廷。虽然刘安因此得以保全,但谋反的念头,到死都没改过,刘安与诸门客日夜加紧谋反准备,研究地图,部署进兵的路线。就是由于庶子没有继承权的原因,结果被庶长子刘不害的儿子,淮南王王孙刘建毫不犹豫的举报了。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

在推恩令下,较大的几个诸侯国,齐国一分为七,赵国一分为六,梁国一分为五,淮南国一分为三,最大的诸侯国也不过十余城。而小一点的侯国像长沙国、燕国、代国已经名存实亡了。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使诸侯国消弭于无形,起到了非常精妙的效果。

后记

在推行“推恩令”大见成效后,汉武帝又采用了强制手段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和除国。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镇压了企图谋反的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淮南国和衡山国被废除,改为由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以诸侯国所献祭给祖先的“酌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由,一次就削夺了一百多个诸侯的爵位。

刘沫沫的马蹄金

在削弱诸侯王的同时,汉武帝还对不法的地方豪强进行了打击。他派出许多严于执法的官吏,锄诛不法豪强。还派出一批刺吏,专门检察各地方豪强的情况,限制豪强的不法行动。经过这些措施,地方豪强势力受到遏制,社会比以前安定了。至此,困扰朝廷数十年、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的诸侯国的大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推恩令也有他的坏处,这点班固在《汉书》中就有提到。特别是王莽篡权的时候。班固对推恩令的评价是:推恩令彻底的削弱了汉室子孙的势力,导致在汉朝出现变故的时候,没有哪一个王有能力和势力起来反抗。这确实是推恩令的缺点。分化的太重了,在关键时候,都没有能保驾护航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意思说家庭财富很难传承超过三代,但是看看历史上传承上千年的名门望族数不胜数,富了上十代的家族比比皆是。但是这种巨额财富的代代相传,对社会到底是好是坏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坏的,穷者恒穷、富者恒富的社会,阶层板结固化,整个社会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活力,而既得利益阶层长期耽于安稳、享乐挥霍,整个社会就会迅速腐朽堕落,最后坠入一片黑暗之中。

#君王皇帝#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