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古代史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

2021-03-09知识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1000字 一、老子春秋时思想家,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二、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三、邓析春秋末法家先驱,名家。郑国人。曾任郑国大夫,并创 办私学,以所作《竹刑》(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教人,宣传法治,“民之…学讼者不可胜数”(《吕氏春秋?离谓》)。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究之词”,对后来辩者颇有影响。《汉书?。

急求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家文学思想论文 两千到三千字 关于“实录”,司马迁、扬雄和班固都作了定义,虽然他们对“实录”概念的表述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真实是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和内在精神,要求写实,保持事情原貌是他们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史家的实录观。史学家常用这种著史的实录方法来评价小说作品,对古代文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受史家实录小说观的影响,文学家在创作和批评中也注重实录,但其实质却是不同的,在具体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实录的标准也发生了某种变化,关于这点,本文主要在小说内容方面作详细论述。由于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小说内容、小说创作方法方面的实录认识不同,从而有利于小说向追求艺术形式的独立文体方向发展,这使得小说逐渐脱离了史家所要求叙述精练、语言的雅洁和含蓄蕴籍,开始注重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波澜起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和心理刻画、以及细节描写的详尽和诗意小说氛围的创造。所以本文主要从小说内容和小说艺术形式方面,来揭示文学家的小说实录思想的实质。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史学家和文学家的两种不同小说实录思想,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实录思想,第三章唐人小说家的实录思想,第四章文学家在历史小说方面的实录思想。认识到史家小说实录思想和文家小说实录思想在小说.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思想行为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实在意义上类似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解释社会,解释世界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实际上都是讲人如何生活在社会中。佛学也是如是。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上是完美的,以至于历经千年仍成为人们在交际中的准则。例如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式的换位思考原则;子帅正之,孰敢不正式的以身作则原则。孔子讲礼,何谓礼,我以为是社会秩序。孔子用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概括社会关系,并为其制定一定的规范。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礼。倘或这么说吧,君臣实质就是上下级关系,尽管现在上级不会像君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下级仍然要尊重甚至是服从上级。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精髓是老子的无为。虽然有些消极,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调节心理的良方。例如讲,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下面忘了)意思就是说天地之所以长久,圣人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把一些事情放在心里。你把它当成事它才是事,你不把它当成事,它根本就不是事。文化具有传成性,因此。

中国古代史论文 百家争鸣实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各自派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62376633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解 释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另一种说法: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鸣:发表见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诸子百家来自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公元前 476 年)战国(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

中国古代史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

#如何写哲学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人性本善#哲学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