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分? 佛陀传法是不是执着心

2021-03-09知识13

一心三藏什么意思 一心三藏是指凡夫迷惑于白梦黑梦所组成的的茫茫大梦中,醉生梦死、死死生生、生生死死,轮回六道。而佛菩萨则从大梦中醒来,获得究竟、永恒、自在的解脱!。

关于佛教的思索:佛陀便无所执着了吗? milla兄 好有一问。末学就自己阅读经典所知,供养大众:菩萨之所以被说为不究竟,原因无他-尚未成佛,故智慧不究竟、无量善巧亦不究竟。兹再详细说明如下:成佛之道的究竟圆满,必定要满足一切种智的修证,而一切种智的圆成,必须从亲证真心-如来藏开始,才是真正入佛法大门,之后继续深观如来藏的种种体性,如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等,之后对于如来藏以及其于七识妄心基本的体性有所验证之后,才能进入一切种智-即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功德种子的现观智慧。而满足了一切种智的修证,才是到达究竟佛地,而菩萨纵然开始修学一切种智的内涵,只要还有一分遗漏,就只能称为道种智,因为一切种智的修证还不究竟故。既然了解此道理后,便知菩萨为何不究竟。接着菩萨的执著:菩萨到了初地时,其实早就可以如阿罗汉灭除最后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8653330一分我执,而将自我全数灭尽(此灭尽非断灭空无,灭尽自我后,仍然有如来藏真心独存),取证无余涅盘。但是为了众生,不忍众生苦,以及要完成佛道,满足一切种智的修证,因此留下最后一分微细的润生惑而不断尽我执,继续利乐众生以及进修智慧。然而要满足一切种智的种种无量无边之智慧,还是得从与众生相处的过程。

拈花一笑的典故是什么?拈花一笑又称为拈花微笑,是佛教的一桩公案,当时佛陀手拈花,大迦叶微笑,佛祖与大迦叶以心传心延法,禅宗至此开宗立派,大迦叶:-拈花一笑,典故

释迦牟尼是何时出生的,又是何时在印度传法,对应中国是哪个朝代。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佛陀降生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住兜率天内院,以因缘成熟,而降生于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为父。王后摩诃摩。

既然佛已放下一切,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心物不二,佛陀为什么有慈悲心?佛陀为何要说法?为何要度众生? 金刚经: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

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分? 佛陀传法是不是执着心

#佛陀传法是不是执着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