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的开国功臣被杀 明朝开国功臣,有哪些没有被朱元璋杀掉?

2020-07-23知识3

常遇春作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什么老婆却被朱元璋给杀了? 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常遇春的妻子她没有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在朱元璋给常遇春赐了两个宫女之后,常遇春的妻子就非常的生气,而且常遇春夸那两个宫女长得漂亮,就被他的妻子听见了,他妻子就把宫女给杀了。因为这两个宫女是朱元璋赏赐的,所以朱元璋觉得常遇春的妻子太过于凶悍,而且一点都不恭敬自己,所以就把常遇春的妻子给杀了。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后,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常遇春也是开国功臣,但是因为他非常的忠心所以才没有被朱元璋杀了,反而非常的器重他。所以朱元璋再一次宴会之后赐给常遇春两个宫女,虽然常遇春害怕家里的妻子,但是朱元璋赏赐的他也不敢拒绝,因此就带着两个宫女回家了,不过他不敢立这两个宫女为妾,就让他们成为了自己的丫鬟。不过后来有一次常遇春夸宫女的手长得好看,被他的妻子听见了,他妻子就把宫女杀了,而且把宫女的手砍了下来装到盒子里送给了常遇春,常遇春就非常的害怕,因为这是皇帝赏赐的宫女,这样做就是皇帝的大不敬。后来有一天常遇春实在是隐瞒不下去了,就跟朱元璋吐露的实情,但是当时朱元璋也没有说什么,反而邀请常遇春留下来吃饭,并且让常遇春喝一碗汤,说是“妒妇汤”。没想到这汤就是常遇春妻子的肉做的。从西汉到明朝,开国功臣都被杀了吗 汉代有萧何张良活下来晋代没有听说过杀了谁南北朝战乱,没有这种事隋代也没有杀谁,只是高颖得罪了独孤皇后被杀,杨素居功自傲,自称君父,被炀帝所杀。唐代功臣是太宗亲信,未杀,只是秦琼和尉迟被弄去守大门。五代战乱,不能杀功臣宋代杯酒释兵权,没有杀元代也没有杀功臣徐达和常遇春没有杀 但是用委婉的方式赐死了明代的除了 刘伯温,都杀了从西汉到明朝,开国功臣都被杀了吗/?? 汉代有萧何张良活下来晋代没有听说过杀了谁南北朝战乱,没有这种事隋代也没有杀谁,只是高颖得罪了独孤皇后被杀,杨素居功自傲,自称君父,被炀帝所杀。唐代功臣是太宗亲信,未杀,只是秦琼和尉迟被弄去守大门。五代战乱,不能杀功臣宋代杯酒释兵权,没有杀元代也没有杀功臣徐达和常遇春没有杀 但是用委婉的方式赐死了明代的除了 刘伯温,都杀了明朝81位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6,为了百姓杀功臣,算好皇帝吗? 朱元璋的功过,这里不好做评论;他是有社会最底层走向帝国最高权利中心,是帝国的最高决策者;朱元璋杀害功臣,不能说是为了百姓;我认为他杀功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曾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个个功高震主;该赏的都赏了,到了无法在赏的时候,只有杀!以稳固统治;他在位时还好,如果他离世了,后世君王是否能够镇得住哪些开国元老?这也是他思考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就是杀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 明太祖朱元璋所封开国功臣(指有世袭伯爵以上爵位者)不止三十四位,而且得以善终者也不止四位,下面详细叙述。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为了表彰起兵以来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武诸臣,特意于南京鸡笼山建造功臣庙,“死者塑像供奉,生者虚位以待”,一共设立了二十一个位置。但是“只建名号、未赐封爵”,就是先设立了名份,还没有正式赐封爵位。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太祖正式大封功臣,共封爵三十六人。其中公爵六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侯爵自中山侯汤和以下二十八人、伯爵诚意伯刘基、忠勤伯汪广洋二人。此后洪武五年(1372年)崇山侯李新封侯,十年(1377年)西平侯沐英封侯,十二年(1379年)安庆侯仇成等十二人封侯,十七年(1384年)武定侯郭英等三人封侯,二十年(1387年)航海侯张赫等三人封侯,二十一年(1388年)全宁侯孙恪封侯,二十五年(1392年)越巂侯俞渊封侯。另何真二十年(1387年)封东莞伯,桑敬二十三年(1390年)封徽先伯。原有侯爵中,十一年(1378年)中山侯汤和晋爵信国公,十七年(1384年)颍川侯傅友德晋爵颖国公,二十一年(1388年)永昌侯蓝玉晋爵凉国公。另常遇春次子。明朝开国功臣,有哪些没有被朱元璋杀掉 汤和,这个仁兄在朱元璋刚开始造反时就是朱元璋的上级,但是他感觉朱元璋这个人不是池中之物,所以一直对他恭恭敬敬,两人一起走路从来都是跟在朱元璋的后面。朱元璋当皇帝后,感觉他不会威胁到自己子孙的皇位,就没有杀。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开国功臣?如果杀了,杀多少?半壶老酒半支烟 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这里我不再赘述。我们只是在假设杀的前提下,分析一下朱元璋如此做的心理。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一代豪杰朱元璋在古代算是比较英明的皇帝,理应爱惜人才,广纳贤良之士,却为何火烧庆功楼将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几十个开国功臣全部烧死呢?我猜有以下缘由。其一:朱元璋为人生性多疑,对许多人不太信任。封建思想提倡君为臣纲,臣子应当世世代代辅佐君王,江山的每次更改都会有人说是谋权篡位。当然了,每代开国皇帝也会编一些乱七八糟的故事说自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人民的,所以推翻前朝,登上帝皇宝座理所当然。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也畏惧有能力且野心勃勃之人夺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更何况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中,文才武略,对自己的宝座虎视眈眈的人并不少。万一哪天他们就像自己那样又将江山改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部干掉,不留后患。其二,朱标之死,朱元璋脱不了干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朱元璋直接造成了朱标的死亡,所以朱元璋对儿子深感内疚。而这种内疚的弥补就全部放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对其给予厚望。并。明朝开国功臣,有哪些没有被朱元璋杀掉? 1、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如果你是明朝开国功臣,怎样做才能避免被朱元璋杀掉? 要说历史上那个皇帝诛杀的开国功臣多,当属朱元璋和刘邦,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们诛杀开国功臣实属无奈之举。比如明朝开国朱元璋,主要原因是太子朱标早逝,黄太孙朱允炆年幼,朱允炆即没有过人的才能,又没有杀伐果断的性格,并且和众位开国功臣没有过多的交情。朱元璋此时已经是花甲之年,加上很多开国功臣仗着功劳,徇私枉法,甚至出现藐视皇权,意图造反之事。朱元璋不得不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皇太孙朱允炆能不能压制住这些骄兵悍将,可是朱允文和众位开国功臣相比,朱允炆能压制住的几率甚微。朱元璋面对这种情况也仿照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结果只有汤和看穿了朱元璋的用意选择告老还乡。有些虽然看出了朱元璋的用意,但并没有急流勇退的意思,人一旦有权利之后,享受了权利就很难放下。当然也有一些在看到朱元璋杯酒释兵权之后,收敛了很多,可是有些则更加目无法度,依仗功劳更加大胆的做不法之事。朱元璋没办法,为了大明的基业、百姓不在受战乱之苦,只能杀之。为君者杀开国之功臣实属无奈,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不幸,也是众位开国功臣的不幸。那么如果我们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朱元璋诛杀呢?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朱元璋为何诛杀开国功臣,那么我们。明朝的开国功臣们是在什么事件中被大量诛杀?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可谓血洗朝堂,杀了很多饱读诗书的文臣,也杀过给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将。最能代表朱元璋杀人较多的就是“洪武四大案”。“洪武四大案”分别是“郭桓案”。

#朱允炆#朱元璋#明朝#常遇春#中国古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