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武装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合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

2021-03-09知识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没有获得战争赔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什么没有得到日本的赔偿?请大家给解释一下!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武装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合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的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l)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国际上战胜国可以怎样对待战败国 一般的惯例是什么?还有日本无条件投降?难道他们那时候还有谈条件的资格吗?一战后,对战败国基本上是掠夺性敲诈。德国和奥匈帝国等战败。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 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武装力量,并使其海 (1)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是反对过分的削弱德国。原因:英国推行传统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法国主张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企图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表面理由是英国的主张会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的要求。(3)英国允许德国发展海军并拥有潜水艇,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采取容忍或者助长的态度。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英国主张:剥夺德国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1分)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领土置于别国统治之下。(1分)原因:英国要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1分);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报复(1分);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1分)(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而法国则主张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2分)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2分)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企图建立欧洲大陆的霸权(1分)表面理由:英国的主张已足以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要求。(1分)(3)英国允许德国发展海军并拥有潜水艇,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法西斯扩张军备采取容忍态度,英国与德国一道破坏了凡尔赛和约。(2分)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 表现:英国反对肢解德国,而法国力主瓜分德国;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而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原因:英国①维持其传统均势政策;②避免引起德国社会主义化。。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武装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合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的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 试题答案:(1)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是反对过分的削弱德国。原因:英国推行传统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

二战轴心国包括哪些国家?这个轴心是如何形成的? 谢谢邀请。二战轴心国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还有一些仆从国:1.捷克斯洛伐克(德占)2.保加利亚3.南斯拉夫4.比利时(德占)5.卢森堡(德占)6.波兰(德占)7.罗马尼亚8.匈牙利(德占)9.芬兰10.丹麦(德占)11.挪威(德占)12.克罗地亚13.法国(德占)14.西班牙轴心国的最初形成是由于德、意两国对西班牙内战的武装干涉。这次事件 爆发伊始,希特勒就感觉有必要进一步拉拢 意大利,以便共同对付英、法和苏联。于是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 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一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此前 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 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 加人)。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 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 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一罗马一 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 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

#战胜国可以剥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