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谁能控制法家 法家的政治思想有哪些?

2020-07-23知识10

法家的政治思想有哪些? 法家的政治思想(一)法家政治思想的一般特点1、强调以法治国是法家学说的核心。他们主张一切按法办事,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至上性。在全国要人人知法、守法。要严刑重罚,使人们不敢犯法,以达到令行禁止,信赏必罚。2、绝对尊君,强化独裁。法家主 张国 君必须是至高无上的,臣民都只 能是 君主进行统治的工具和材料。国 君说一不二,他的话就是法。他们还主张采取一切办法加 强国 君的权力,大权完全集中于一人之手,保证君主绝对地成为国家之“主”,有效地进行专制和独裁。3、人性好利与以法治民。法家把人性恶推向极端,认为人人唯利是图,本性不可改。因而,不能信任任何人。对待民众的行动,只能用严刑峻法进行镇压,或者用高奖重赏,以利诱导,为我役使。对民众说来,知法、守法是每个人在知行上最高的要求,其他一切知识、文化和道德教育,都是不必要的。4、历史进化与变化图强。他们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今异于古,今胜于古。因而,他们主张治国之道,不能因循守旧,止步不前,而要有所变化,勇于革新。治国的方略必须是“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二)商鞅的政治思想商鞅(约前 390—前 338 年),姓公孙,名鞅,因是卫国破落贵族的后裔,故。法家的基本主张和主观理论是什么? 先秦2113法家法治思想是适应百家争鸣的社5261会大变革应运而生的产4102物,在诸子百家中自成一体,独成一家。春秋时1653期,法家还没有成为独立学派,法治思想还在萌发时期。当时,管仲、子产已有重视法治的思想,是法家的先驱者,战国时期,法家正式形成,商鞅是法家法治思想体系的奠基者,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管仲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到商鞅治国重“法”,再到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的构建,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衍变过程,本文拟通过对《管子》、《商君书》和《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剖析,来揭示这一衍变过程。一、{(管子》“以法治国”思想的提出—法治思想的萌芽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尽管他不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概念,也是先秦法治思想的最初萌芽。“以法治国”语最早出《管子·明法》:“威不两错,法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不必要把自己的权威建立在更多的基础之上,只要以法治国,就会象人们举手抬足那样,轻而易举地治理好国家了。1.《管子》对法的阐释《管子·形势解》中说:“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家的创始人到底是谁? 主张以法治治理国家的派别是法家。法家思想在战国时代达到顶峰。一般认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这只能说明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在韩非子之前,韩非子的老师荀子的思想中,已经有了法家思想的影子。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为了让人都变成好人,就要用礼,而这个礼已经包含了法家治理的思想。所以,荀子的两个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后来成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中,韩非子更是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春秋时代,郑国最早产生了两个具有法家思想萌芽的思想家,一个是著名相国子产,另外一个是著名律师邓析,邓析还建立了最早的法律培训学校,专门培训法律人才,也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律师。子产还制定了专门的刑法,刻在鼎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早的法家应该是子产和邓析。法家,儒家的治国方法有什么不同 儒家与法家的政治思想从其哲学基础,人性观念,平等思想,政治统治思想以及民本和战争思想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点。一、阶级立场和哲学基础 儒家思想代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锐意改革,主张征战,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儒家从自己阶级立场出发,崇尚周朝“礼”,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家思想的哲学基础源自于道家的“道”的观点,认为人应该遵道行事,即法家所主张的“法”。二、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儒家认为,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理想的工具,是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做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自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而臻于治平。儒家提倡的礼崇尚节制,杜绝争乱,使贵贱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是一种伦常的理想,渴望建立起儒家理想的西周初年的政治统治。法家认为,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理想的工具,主张“以法治国”,。请问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法家强调君主应该运用“法”、“术”、“势”三者的运作来控制臣下,并实行配套的国家政策管治方针,以强兵富国成达战国君主霸业为中心要则。法家认为:国家社会与组织制度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制度与组织结构也必要跟着发生变化调整,在当时法家将此过程称为‘变法’。唯有如此才能达富国强兵之道,过度遵守旧规不正视因时制的变法重要性,只会让组织逐步走向苍老,最终消失。例如秦孝公时期商鞅行耕战策略,这流派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国与秦朝最为采用。扩展资料:“法家”学说是一种纯粹功利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加以证论思辩,强调刑名之术,以效忠君王之权为归依。法家学派在基础上否定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家在政治实践中,例如秦国奖励耕战强化农业和战力,毁弃诗书以愚化反对君权政治推行愚民政策,秦始皇为了统一百姓的思想行焚书坑儒。彻底希望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战国时期人物韩非乃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法家各种学说,又在儒家荀子的理论上吸收,认为人是天性本恶,不但对普通人,就连亲子间关系也是。法家经典言论 法家名言1、众人助之以2113力,近者结之以成,远5261者欲之以名,尊者4102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1653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8、以智说愚必不听9、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1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11、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1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1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法家思想治国 对后世有何影响 儒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充当了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就如同其它国家的宗教信仰一般。所以儒家的影响力,首先是在思想上的。法家的目的同样是建立社会秩序,但是手段比较粗暴,在当时社会发展形式比较简单的时代,要求百姓按照国家的规定,按部就班尚且可以,但在日后社会发展复杂之后会使社会缺乏活力与生气。汉朝虽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也并未将法家束之高阁,其思想在国家的管理中还是会有一定的体现。如果汉朝依旧效仿秦朝,采用法家治国,必然也会用较粗暴的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为了社会稳定,会尽量使阶层固化,这样老百姓的生活应该会比较压抑吧。毕竟儒家还有在思想上指导人民的作用,法家基本上就是帝王之术。老百姓缺乏信仰,对社会气氛不满,很容易受到“反动分子”煽动,估计汉朝也未必会存活的很久。法家三派有什么区别? 法家三派分别为商鞅主导的法治派,申不害的术治派和慎到的势治派。他们的区别有: 1.治国变法的具体方略不同:势治派强调加强统治者(领导层)的权力而推行变法;。法家申不害的术治思想。。谁给说一下。。。详细点,谢谢 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学术理论中都有“术”的成份。有人根据申不害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认为他是由道入法。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把他的思想仅归为道法两家。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已处弱势。韩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任用贱臣申不害即为一例,申不害才华得有用武之地。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但他的直接来源是老子还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

#法治国家#申不害#儒家#国学#法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