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胡焕庸的主要论著 南京正中书局

2020-07-23知识7

怀念圣陶先生写了哪些事?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本文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为什么语文老师好像都不喜欢刘邦? 正好手头上有几遍关于刘邦形象的论文,挑一篇切题的贴在这吧。我也想自己写点的,但一想自己这水平还是算…世界书局的告倒内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发生在“世界书局”与“开明书店”之间的版权纠纷,曾轰动整个中国出版界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同类案件中较著名的一例。因原告涉及著名的洋博士林语堂,相对当时闹得厉害的国内外几起学术抄袭腐败等事件,70 年前的名人抄袭公案的解读变得颇有意义…为生财教科书是图书出版业销量巨大、利润丰厚的重要品种。出版商一般都不肯让教科书的编著者抽取版税,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却曾有过一次例外、那就是周越热编的《模范英文读本》一书。随着《模范英文读本》的销售量不断攀升,拿到了数十万元版税的周越热由穷书生摇身一变而为富家翁,建起了花园洋房,购置了大量古书,过起了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周越热的迅速成功使不少人眼红,其中有一个人便是当时已经颇有名望的林语堂。林语堂的英文功底十分深厚,国民大革命期间,他曾离开北大,出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武汉国民政府垮台以后,除任大学教授等职务外,他也想另辟蹊径,像周越热那样编一部中学英语课本,做个有钱书生。在北大教书期间,林语堂与鲁迅、孙伏园等人过从甚密。他深知孙伏园在出版界人缘较广,于是就着意托请孙伏园代他向出版商接洽。当时,与孙伏园关系最熟的书店主要。考古专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都学习哪些书籍? 寒墨夜殇:高考志愿科普贴—关于报考考古学的二三事(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介绍)? zhuanlan.zhihu.com 以上。编辑于昨天 19:23 ? 36 ? ? 2 条评论 ? ? 。金嵘轩的“奋铎济时,典型常在” 1926年冬,军阀混战,福建督军周荫人部过境,温州陷入极度混乱。当时办学经费毫无着落。金嵘轩只得以私人名义向当地银行钱庄商借,以济助教职员工解枵腹之忧,以至债台高筑,竟逾万元以上。1927年春,北伐军攻占杭州,金嵘轩再度主持温州中学,按时开学。5月,金嵘轩调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是年冬,赴日,在日本留学生监督处任学务科科长。在日期间,他竭力主张知行合一,归国后,他一再倡导“知行务实”,“以知行图救国”。这个知行务实的思想,贯穿了他一生的教育实践。1928年夏,金嵘轩在浙江省地方自治专修学校任教务主任,并著书立说。1930年秋,调任浙江省教育厅社教科科长。当时,省立中学负债累累,他眷念故里教育,毅然卖掉祖上留下的二百亩良田,得款八千余枚银元,租了温州中学的校债。他的重才逾惜宝,兴学雅挥金的壮举,至今传为美谈。1935年初至1939年夏,金峻轩先后在南京正中书局编辑部、江苏省立镇江中学、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任职。1939年秋,他根据抗日战争的形势深入永嘉山区,创办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任校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以“适应时代,实施乡村中学教育,养成能改造中国社会,促进民族文化之健全青年为宗旨”。胡焕庸的主要论著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成立后,全所人员在胡焕庸的率领之下,在人口地理学、人口经济学和人口社会学以及实际应用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中有胡焕庸独力完成的著作,如《中国8大区人口密度与人口政策》和《中国8大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两书;还有全所共同完成的论文集,如,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3带的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一书的15篇论文中,他个人有10篇。可以想见,年逾八旬的胡焕庸,仍然处于思维活跃状态,因而在人口地理研究中一马当先。胡焕庸的一些工作成果是同年轻人合作的。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他和张善余合作的《世界人口地理》和《中国人口地理》(上下两册);和伍理合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分布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密度图》。前2种是全新的著作,而且材料丰富,分析详明,篇幅巨大,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后2种是他在30年代发表的《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密度图》的更新和重绘。它们都是老一辈的经验及热情同新一代的智慧和勤奋的结合,是两代人各尽所能、通力合作的结果。胡焕庸的人口地理著作,有很多特点。他十分重视人口地理的区域差异。根据这样的差异,他把全国分成8大人口区,即黄河下游区,辽吉黑区,。为了忘却的纪念的原文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2〕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3〕。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4〕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诗人彼得斐〔5〕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从事文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不久,他又一次的被捕了。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

#林语堂#文学#读书#文化#胡焕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