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锅炉热损失的计算公式? 热损失的量

2020-07-23知识15

锅炉热损失有哪些、最大的是什么? 固体不全燃烧损失最大。热损失包括:排烟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锅炉的热损失主要有以下几项:排烟热损失工业锅炉的排烟温度较高,在200~300度,这么高的排烟温度,就意味着燃料中较多的一部分热量被烟气带走散失在大气中,造成锅炉的排烟热损失。排烟温度越高,排烟热损失就越多。一般排烟温度每降低15~20度,则排烟热损失可减少1%左右。为了降低排烟热损失,常常采用增加尾部受热面的办法,如增加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但不能过多地降低排烟温度,否则会引起锅炉金属耗量增加较多和尾部受热面发生低温腐蚀的可能性增大。另外,在锅炉运行时,可以通过经常清灰、控制过剩空气系数以及减少烟道各处漏风等来降低排烟热损失。2.不完全燃烧在烟气中含有一部分可燃气体在炉内没有达到完全燃烧而随烟气排放出去,这部分热损失称为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炉膛尺寸过小、高度不够等均将使可燃气体来不及燃烧就进入低温烟道而造成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在锅炉上加二次风可以加强空气与可燃气体的混合,促进完全燃烧。3.固体不全燃烧在固体燃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66266料的燃烧过程中,常有一。求房间热损失量 以一下房间平面图为例,设其房间总面积为100㎡,顶楼,其中大卧室为25㎡,小卧室为15㎡,客厅为25㎡,其余为35㎡。初始条件为武汉的冬季:纬度: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冬季采暖室外日平均温度≤8℃的天数:100天 冬季日平均温度≤8℃期间的平均温度:3.8℃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6m/s 根据人体舒适性设计温度为18℃(实际在16℃到24℃之间)查表的房屋各个墙面的传热系数及各部分面积(设房屋高为3m):南北外墙:K1=0.548 w/m2.℃ F1=13*3*2=78㎡ 分户墙:K2=1.557 w/m2.℃ F2=7*3+9*3=48㎡ 分户楼板:K3=1.048 w/m2.℃ F3=100㎡ 顶板:K4=0.461 w/m2.℃(限制小于0.45 w/m2.℃,故取0.45 w/m2.℃)F4=100㎡ 不采暖公共部分隔墙:K5=0.728 w/m2.℃ F5=1*3+3*3=12㎡计算个部分墙面的“建筑物热损失”:南北外墙:Q1=K1*F1*(tn-tw)=0.548*78*(18-3.8)=606.96W 分户墙:Q2=K2*F2*(tn-tw)=1.557*48*(18-3.8)=1061.25W 分户楼板:Q3=K3*F3*(tn-tw)=1.048*100*(18-3.8)=1488.16W 顶板:Q4=K4*F4*(tn-tw)=0.45*100*(18-3.8)=639W 不采暖公共部分隔墙:Q5=K5*F5*(tn-tw)=0.728*12*(18-3.8)=124.05W锅炉热损失的计算公式? 正平衡法计算公式:锅炉热效率=被锅炉有效吸收的总热量/进入锅炉的全部热量*100%被锅炉有效吸收的总热量就是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蒸汽所含的热量,这个要根据蒸汽性质表查询计算。进入锅炉的热量就是你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燃料的总发热量,你所使用的燃料的发热量乘以消耗燃料的重量。反平衡法计算公式:锅炉热效率=100%-(a+b+c+d+e)a=排烟热损失。排烟温度每升高13℃左右热损失约增加1%,即(排烟温度-室温)/13例如排烟温度200℃,室温20℃,排烟热损失约为(200-20)/13=13.8排烟热损失为13.8%b=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层燃烧约1~2%,室燃烧约为0.5~1%,沸腾炉≤0.5%c=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d=散热损失。锅炉越大散热损失越小,一般为0.8~3%e=灰渣物理热损失。燃烧产物(灰渣)从锅炉排出所带走的热量。附件:饱和蒸汽性质表什么是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在锅炉燃烧过程中,由于部分可燃气体(例如一氧化碳、氢、甲烷等)没有完全燃烧而被烟气带走的损失,称为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对固体燃料,-般可认为只有一氧化碳可燃气体。其他可燃气体都不存在。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首先和过剩空气系数大小有关。因为燃烧室里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不可能完全均匀。过剩空气量多,可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接触的机会就多,燃尽的可能性就大,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就小;但过剩空气量过大,造成炉内温度太低、燃烧不稳定等,也会使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其次与燃烧方式有关。例如,在旋风炉中,燃料与空气混合非常强烈,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很好,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比相同过剩空气系数下的室燃锅炉要小。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操作得当,锅炉运行正常,燃煤电厂的锅炉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可认为为零。

#锅炉热效率#供暖锅炉#燃烧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