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7月23日讯 记者张玉荣 通讯员胡碟 “张家城”三个字无疑是今年6月最火热的字眼。谁也不曾想到,2018年7月,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文化站联合镇团委、镇妇联免费举办的一个暑期少儿篮球培训班会成为张家城火爆全网的起点。在那里,他得以启蒙至此爱上篮球。而当年开办的培训班,仅仅只是高村镇文化润民工程中的极小的一部分。
张家城在高村中学打篮球。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各类培训班中得到书法、山歌、篮球等启蒙熏陶教育,开启了兴趣爱好的另一个“天地”;都杨镇山口村涌现的“最美家庭”代表,现在仍是村民学习的榜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云安乡村发生的变化,正是这句古语的写照。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自2016年以来,云安区因应乡村振兴大势,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从电影、文艺演出、文体活动等13方面发力,催动乡村中“人”的转变,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为云安发展铸魂。
清晨,六都镇南乡村的龙崖陈公祠迎来了首批参观人员。他们亲身前来触摸陈璘,解读历史,学习陈璘将军的高风亮节,汲取精神力量,习正作风、乡风。
经历两百余年风雨洗礼,龙崖陈公祠青砖黛瓦、斑驳的墙体……看似平常,却都承载着特殊的含义,让南乡的历史韵味厚重了起来。近年来,得益于云安区对于文化历史的保护传承与挖掘,陈璘史迹展馆、龙崖陈公祠及中共三罗组织革命活动旧址(荣昌堂)已然成为云安的文化“名片”,从“火”起来到“活”起来,不仅体现了云安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得益于云安文化事业建设水平和管理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
云安区富林镇云利村每年六月六举办炮会。
近年来,在富林镇云利村,可以经常看到云利历史名人故事展、乡土书画摄影宣传展、专题展等展览,这是云利村乡贤陈锦栋每年必做的“功课”。除此之外,他联合外出乡村策划了“云利醮会”、“云利婚嫁歌”等非遗活动和“云利长寿文化节”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捐资举办了“云利过埠新娘血泪史”专题展、“云利历史文化名人展”以及筹办的“陈喜棠科技事迹展览馆”等。“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文化会随着时间不去继承就会消失。”这是陈锦栋的初心,也是像他一样,成百上千的乡贤的初心。也正是葆有这样的初心,才能让乡村文化绵延传承、生生不息。
白天干活,晚上跳舞,成了众多石底村村民的必修课。20时30分许,石底村文体广场歌舞升平,前来跳广场舞的村民络绎不绝。音乐骤起,近30名村民排列着整齐的队伍,扭动身体,舞动起矫健的舞步,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将近70岁,最小的7岁孩童也能随着音乐节奏娴熟地跳起来。一年多前,扶贫工作队请来广场舞老师教授村民们跳舞,从一开始的寥寥几人到如今发展成为40多人的石底舞蹈队。
镇安镇文化站
在美丽文明村居创建热潮带动下,搭乘乡村振兴战略东风,云安各个镇村纷纷行动,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公共文化建设等方向发力,评选星级文明户5万多户,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48个,推动1178条自然村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大力培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1间国家三级公共图书馆、7间乡镇综合文化站、114间公共电子阅览室、165间农家书屋、219间村级文化室,1260场次送影下乡,5万多人次参观文化旧址……攀升的数据,不仅是云安文化高质量供给的生动实践,更成为当代云安群众幸福感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