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震反射界面的定义 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2021-03-08知识3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前面讨论的是地震波在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这仅是一种理论设想。在实际中,地下介质不可能是无限大的均匀介质,而只可能是局部均匀介质。。

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 地震反射波运动学是研究在地表激发和观测时,地下各种介质7a64e4b893e5b19e31333433616232结构产生的反射波时距关系。假设已知地下各种反射界面产状和速度参数,则可采用镜像原理(或称虚震源法)来研究正演问题。1.6.1.1 反射波时距曲面方程的建立如图1-31所示,设地面Q为水平面,有一平直反射界面R与地面的夹角为ψ,ψ称为地层真倾角,界面上部地层的波速度为V(仅考虑P波激发和P波接收,V相当VP),地震测线在地面沿x方向布置,测线与界面倾向的夹角为α。现以O点为激发点,并取激发点O(0,0,0)是坐标原点,z轴垂直向下,地面垂直到界面的深度H称为真深度(或铅垂深度),y轴在地面与x轴正交,激发点O 相对界面R的镜像点O?(xm,ym,zm)称为虚震源。如果在O点激发地震P 波,P 波将以球面波形式向下传播,遇到界面 R 产生反射。若沿x测线接收反射P波,则可接收到来自界面上沿L线各点的反射波,称L 线为反射线(反射点连线)。设S(x,0,0)为观测线上任一观测点,则 S点接收的反射波是来自 L线上B点的反射,其射线传播路径为OBS,根据反射定律,射线路径OBS所组成的三角形一定是在包含测线x且垂直反射界面R的平面内,这个平面称为射线平面。在射线平面内,地表O点垂直(沿。

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滤波定义:广义上来讲,任何一种对输入信号的改造作用都可以看做滤波,而实现这个过程的系统叫做滤波器,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其滤波原理就是根据有效波和干扰波的。

地震反射界面的定义 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地震波在分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便会产生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现象。我们把直接由震源发出的波叫直达波,把入射到分界面的波叫入射波,把由分界面的反射、。

地震信息的岩性解释

(一)研究地震波振幅的意义 地震波的振幅是地震波的动力学性质之一,研究地震波振幅在地震勘探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时,首先就要考虑采用何种。

地震时是横波还是纵波先到达地面,为什么?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

地震地层解释方法部分应用简介 (一)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研究盆地沉积史 盆地沉积史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地震地层学方法。就地震解释而言,沉积史的研究实质上是判断地震反射的地层学意义。。

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 斯奈尔定理 以上讨论的是地震波在无限或半无限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当地震波遇到地下的弹性分界面时,波的动力学特点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对地震勘探来说,这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光线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相似,地震波在遇到弹性分界面时也会产生反射和透射。首先从平面波理论出发讨论波的反射和透射。1.斯奈尔(Snell)定律假设界面R将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纵波的传播速度为v1,下部的速度为v2(图1-14)。平面波波前AB以α角投射到界面,当波前上的A点到达界面R上的A'点时,根据惠更斯原理,可以将界面上的A'点看作一个新的震源,由该点产生一个新扰动向介质四周传播。当波前面上B'点经过Δt时间传播到界面R上的Q点时,由A'点新震源发出的扰动在上部介质中亦以速度v1传播了Δt时间,且在下部介质中按速度v2传播了Δt时间。从图中简单的几何关系可以看出,在上部介质中产生的新波前为QS,它同入射波波前A'B'在同一介质内,与波前QS对应的波称为反射波;与此同时在下部介质中产生新波前面QT,称为透射波。如果反射波波前面和透射波波前面与界面R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则不难证明它们应满足下列关系式地震勘探图1-14 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该式反映了弹性分界面上入射波。

什么情况下发生全反射?什么是临界角? 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临界角: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当入射角不断增大过程中,折射角也跟着不断增大,当折射恰增大到90度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表示.

#地震反射界面的定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