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SN1和SN2具体怎么区分? 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6439虑:1、亲核取代反应不同SN1是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而SN2是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反应速率只与一种反应物有关,是动力学一级反应。2、反应机理不同SN1反应机理是分步进行的,反应物首先解离为碳正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去基团,这个过程需要能量,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一步,即慢的一步。当分子解离后,碳正离子马上与亲核试剂结合,速率极快,是快的一步。而SN2反应是一步完成的,亲核试剂进攻底物形成新键与离去基团的断裂离开是同时进行的(称为协同步骤),而且底物的立体构型在此过程进行了翻转(Walden转换)。3、底物角度不同SN1是底物自己掉一个基团下来,亲核试剂再接上去,SN2是亲核试剂把底物挤掉了一个基团。所以从底物的角度来说,SN2反应存在亲核试剂把底物上的一个基团挤过去的过程,因而基团大小(位阻效应)对反应影响很大,位阻越大,越不利于SN2反应。而SN1反应存在碳正离子中间体的过程,因而形成的碳正离子越稳定(怎样判断稳定性不再赘述),越利于SN1反应。4、亲核试剂的影响不同因为在SN2中,亲核试剂肩负着挤掉一个基团的重要使命,亲核试剂亲核性越强,则越。
有机化学中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的是什么,什么定义啊,详细点谢谢 1、马氏规则:(又称马尔科2113夫尼科5261夫规则,Markovnikov规则4102或Markownikoff规则),是一1653个基于扎伊采夫规则的区域选择性经验规则,是由俄国化学家马尔科夫尼科夫在1870年提出的。其内容即: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如卤化氢和烯烃的反应)时,亲电试剂中的正电基团(如氢)总是加在连氢最多(取代最少)的碳原子上,而负电基团(如卤素)则会加在连氢最少(取代最多)的碳原子上。2、反马氏规则: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的取向与按马氏规则预测的取向不一致时,称为反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反马氏规则的情况大致有两种:(1)在光及过氧化物作用下,发生了游离基加成反应(参见过氧化物效应);(2)当亲电试剂中氢原子的电负性大于所连的原子或原子团时,从形式上看加成的取向是违反马氏定则的。扩展资料马氏规则的产生原因:马氏规则的原因是亲电加成反应中生成了较为稳定的碳正离子。加上一个H+的碳原子会使其他碳原子上引入一个正电荷,形成一个碳正离子。由于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取代基(碳上连接的碳或给电子基团)越多的碳正离子越稳定。而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会由一个更加稳定的中间体产生。所以烯烃加溴化氢时,溴化氢中。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考研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1、参考书:《有机化学》高鸿宾 近三年无变化。2、招生人数:材料学招生人数:65人左右 近三年变化:趋…
醇的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262:简单醇常采用习惯命名法,即在与羟基相连的烃基名称后加一个\"醇\"字。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等。2、系统命名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饱和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 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不饱和醇的命名:不饱和醇的命名是选择含羟基及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 一端开始编号。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羟基的位置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放在醇字前面.表示不饱和键位置的数字放在烯字或炔字的 前面,这样得到母体的名称,再在母体名称前面加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多元醇的命名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数目写在醇字的前面,羟基的位次。扩展资料:物理性质:醇类化合物受羟基的影响,存在分子间的氢键,在水中还有醇分子和水分子间的氢键。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与相应的烃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熔沸点比较高,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等。一般而言,低级的醇类水溶性较好,甲醇、乙醇和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4~11个碳原子的醇为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以后随着碳原子数增加,。
想问有没有关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资料书辅导书的推荐? 大二了,化学师范专业,我们用的徐寿昌的有机教材,可以拓展一点,详细些的
如何高效学好有机化学? 注:本小文只是构建了一个大的框架,讲一些通用的、基本的原则,没有和老师唱对台戏的意思。读者可以…
大学的有机化学感觉有点难,要怎么学啊? 因为大学的专业需要,化学是属于那种越学越深入的必修课。恩,漫漫长路~
硝酸银与硼氢化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物现象(2)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各种表示方法(3)有机化合物的普通命名及国际IUPAC命名原则和中国化学会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