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维亚切斯拉夫 米哈伊洛维奇 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人物评价

2020-07-23知识6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谈话选节 莫洛托夫(1890年-1986年),原名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斯克里亚宾,早年参加革命时,将姓氏改为“莫洛托夫(Молотов)”,取“锤子”之意。苏联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1年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是斯大林国际谈判的主要代言人和顾问,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越敌战区上空与西方领导人斡旋。他善于使用外交手段维护苏联的利益,能言善辩,被誉为外交天才。由于对苏共二十大的反斯大林政策有不同的意见而于1957年6月被打为“反党集团”头目,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但他始终为斯大林奔走。80年代中期,他与苏联著名诗人丘耶夫结为好友,在丘耶夫与他进行的140次谈话中对斯大林给予了高度评价。1984年被恢复党籍,1986年逝世。莫洛托夫是与列宁、斯大林同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直到八九十岁高龄的晚年,仍然坚持青年时期的信仰和理想,坚持共产主义理论,殊为难得。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论述,在今天依然发人深思,其中涉及的一些理论观点,值得进一步。如何评价前苏联政治人物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第一,一直坚信共产主义,晚年尤其是。第二,被托洛茨基称为“年轻时候灵光一现”的官僚。这个是有关苏联“Da青喜”的人物,请问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和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外交部长,叫莫洛托夫。生于1890年3月9日,死于1986年11月8日,在1939—1949年和1953—1956担任苏联外交部长,是二战时期和战后初期苏联的领导人,是苏联外交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苏联与德国签订过苏德协定,即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定,瓜分波兰。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介绍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1890.3.9-1986),1930年-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1941-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1949及1953-1956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1926-195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在列宁时期已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是斯大林的亲信,成为斯大林领导班子的二号人物,支持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并参与指挥了大清洗。1957年6月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复党籍。如何评价前苏联政治人物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只能当做一位斯大林的无条件支持者来看待吗?? 1 条评论 3 君子和而不同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个拥有80年党龄的忠诚党 员,一个奠定苏联(俄罗斯)现代外交基础的。威力大的燃烧瓶怎么做 本人是无聊好奇 请大师们指点指点 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土制燃烧弹的别称。来自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二次大战时苏联入侵芬兰,芬兰士兵无论是人数或装备皆处于下风。面对红军的坦克,芬兰人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内战时,这种由苏联人支持的共和派人发明的燃烧瓶武器。50%的酒精或汽油,10%的淀粉,10%的液体胶水,瓶子用易碎的玻璃瓶,易燃的布料。制作的时候保证瓶体的清洁,瓶内放好燃料后要把瓶口密封好,放布料的时候瓶内的布料不要放太多,外面多留些。瓶内留30%的空气。还有,使用这玩意是违法的。

#斯大林#历史#军事历史#莫洛托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