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诸葛亮骂死王朗,如何做到字字诛心? 论"嘴炮王者"的语言艺术!

2020-07-23新闻11

引言

说到《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情节,就不得不提金句王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后来更是嘴炮能力max直接骂死王朗,其中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更是作为表情包和鬼畜素材被人们无数次使用,堪称最经典的梗。

但是,这句话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实际上是没有的,据说是诸葛亮的表演者唐国强老师在演出这一经典情节时,觉得前面的台词铺垫到位之后,后面需要一句话来升华,于是,就加了这么一句。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从艺术效果和观众的反应来看,这句话无疑是加对了,而且非常的传神!

在这一情节中,除了这个点睛之句,"嘴炮王者"诸葛亮其他的话也是相当的精彩,语言激扬狠辣、伤人入木三分堪称无敌!

那么,凭借一张利嘴斩司徒、走天下的的诸葛先生,他的"打嘴仗"功夫又有着怎样的语言艺术?

知彼更要知己,骂人不打自己脸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和别人打嘴仗的时候,认为只要自己的声音大、气势足就能够震慑对方做"嘴炮界"的常胜将军。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反驳对方的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做不到打蛇打七寸、四两拨千斤的话,再大的声音、再长的骂战也只是无济于事,徒费口水罢了。

打嘴仗的关键就是要摸清楚对手的底牌!

也就是说,当你攻击别人缺点的时候,就要事先想好自己有没有这个缺点,如果被对方抓住话柄,利用这一点回敬,你的气势就会瞬间泄去大半!

简单来讲,就是不用自己身上也有的毛病去攻击对手,以免造成反噬。

这一点,诸葛亮和王朗也都做到了在对峙的时候提前好对对手的背景调研工作,以免在对战的时候词穷输阵。

丞相VS司徒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

可以说,两人在准备对方的基本材料上,诸葛亮是要争占据上风的,他将王朗的生平、年龄、家族、战功等信息都摸得清清楚楚,将材料收集的事无巨细,攻击起王朗就信手拈来。

王朗呢,对于诸葛亮的偶像都一清二楚,看来是没少打听小道消息,但是中期对战的几个回合来看,材料准备显然不如丞相,对于诸葛亮以往的黑料了解甚至还不如江东的谋臣,所以,在对战先机上,王朗就先输了诸葛亮一头。

挑选合适的对手,选好对手就成功了一半

在和别人打嘴仗的时候,除了要做到知己知彼,挑选对手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挑选实力比你弱的对手,除了更容易取胜之外,对你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所以,就要挑能力比你强一点的人物。

这个道理很容易想通,如果你的对手各方面都比你强,你战胜他之后,借着他的名气一战成名,即便是输掉了,能与实力较强的敌人一战你也并不吃亏。

反之,如果你的对手太过弱小,你教训他没有丝毫的难度,即便是赢了也没有快感,就像是研究生狂刷小学生的题一样,这能拿出去当炫耀的资本?

如果运气实在不好,被一个无名小卒给战胜了,他还踩着你出名了,白白给别人做嫁衣,冤的很。

用弱的人做对手,输赢都憋屈。

二人对战

所以,王朗挑选对手的时候,目光直指敌方阵营的大佬诸葛亮,有诸葛亮在,敌军的士气就在,所以挑选诸葛亮作为对手,并不会辱没了王司徒的身份,

而对于诸葛亮来说,敌军阵营大部分都是武将出身,大部分都是将军士兵,和他们对战根本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所以,打嘴仗还是得找敌方阵营中文官地位最高的,王司徒当之无愧,所以诸葛亮把他作为对手,也算是勉强达到了作为对手的及格线。

丞相教科书级别的"嘴炮攻击"

打仗和打嘴仗是一样的,最忌讳的就是师出无名,所以说一定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抓住主流价值观中的大义,高举正义大旗讨伐对方。

所以王朗在一开始就骂诸葛亮不识时务,兴无名之师,然后又从各方面阐述曹魏政权为什么是天命所归,诸葛亮这样逆天而行,必然败亡,同样也是占据道德制高点,让对手理亏。

实际上,王朗的言论是封建王朝千百年来一直非常流行的正统观点"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从正统的思想和传统的道德观来说,王朗的论点完全是站得住脚的,且逻辑非常的清晰,抛出以"有德"代"无德"的观点,引出曹魏代汉的合理性,然后又指出诸葛亮带兵攻打魏国是逆天而为,不符合正统的主流观点。

二人就相当于两个辩手各持一词,王朗的话,论点非常鲜明,就是围绕"德"展开,所有的论点都是以"德"出发,以"德"压人,同时"德"也是他的破绽,所以说诸葛亮只要是能够找出"德"的破绽就可以推翻王朗的论点。

诸葛亮剧照

王朗认为汉朝失德,于是就将矛头指向汉朝皇室,诸葛亮则避其锋芒,反其道而行之,将矛头直指汉臣,认为汉朝之所以那么混乱,就是因为你们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手握重权却不做为汉朝尽忠之事。同时,诸葛亮的用词还非常的犀利,什么"朽木为官,禽兽食禄",等人身攻击的话通通一股脑都抛了出来。

实际上,诸葛亮所说的也是事实,由于宦官专权、臣子无能,地方上又拥兵自重才造成了汉朝如此混乱的局面。

再按照诸葛亮的观点往下推,如果说这些人非常有能力,又怎么能够使汉朝落到如此地步?如果这些人本身就没有能力,又怎么能够把"无德"的过错推到汉朝身上呢?

所以,按照这点来看,王朗无论怎么分辨都掉入了逻辑陷阱,无法自圆其说。

诸葛亮如此的义愤填膺,只是将所有人的目光从汉朝的统治者的论点转移到汉朝臣子上,如果只要再给王朗一点时间,他肯定能够找出这种观点的破绽,完全可以以臣子无能,反证汉朝无德。

只是可惜的是诸葛亮压根就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知道自己的观点存在破绽,于是,他再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正在王朗苦苦思索如何反驳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之间将矛头直指王朗本人,他骂王朗一方面是继续证明以上"汉臣无能"的观点,另一方面是不给王朗思考的时间。

诸葛亮的论据也非常给力,使得王朗和曹魏政权阵营中的许多汉朝臣子也无法反驳,他祭出了大杀器:汉朝并没有亏待王朗等汉臣!

这样诸葛亮又重新树立了一个典范,通过骂王朗这个典型,继续阐述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王司徒剧照

这时候,王朗同样又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自己有德,那为何不忠于汉朝,以报皇恩?如果自己无德,为何要忠于自己口中"有德的曹魏"呢?

王朗思绪一片混乱,但是诸葛亮继续进攻,并没有给他冷静下来反驳诸葛亮的机会,这次的攻击更加的简单粗暴,直接是人身攻击,说王朗已经76岁,却寸功未立,这次攻击更加的杀人诛心。

因为王朗在汉朝建立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功劳,在他转移阵营到了曹魏政权,更是没有立下任何功劳,他两度易主仍然寸功未立,真真枉活七十有六!

这种无才无德的攻击使得王朗在千军万马面前颜面尽失,彻底击溃他的心理防线。

丞相的语言艺术

1.抢占道德制高点,代表正义消灭你

要抓住道德制高点,站在道德高地上压制敌人,言外之意就是:我是站在社会的公理和正义这边来替天行道!

王朗明显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一上来就骂诸葛亮"不识时务,逆天而行"(别人都顺着潮流走,就你诸葛亮不一样,你怎么那么突出?)这就是占据道德制高点。

诸葛亮骂王朗是曾为汉臣,不给汉朝建功立业罢了,反而还帮助曹操篡汉,给老东家捅刀子!你这就是不忠,二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丞相的话同样也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地。

2.以退为进,诱使敌人说多错多

高段位的舌战讲究的是循序渐进,不仅要思路清晰还要头脑灵活,诸葛亮明显就是其中的行家。

王朗在一上来就抛出了"无名之师"的论点,整体的逻辑非常的严密,打仗也要讲究名正言顺,直接给诸葛亮定为无名之师,就象征着诸葛亮的大军是不得人心,注定失败的,然后还反问诸葛亮:你既然这么识时务,为什么还要做这些名不正言不顺、注定失败的事呢?

然而诸葛亮就这一大前提并没有反驳,他也无法反驳,于是他听完王朗的发言后,就提出了一个犀利的反问来反驳小前提:何为出师的有名、无名?

看起来是诸葛亮处于弱势,实际上他是在蓄力,以退为进,等待着王朗言语中的漏洞,王朗果然上钩了,始终围绕着"诸葛亮行无名之时必然会失败"的观点不断的用理论知识等多方面的论述诸葛亮为何会失败。

诸葛亮:粗鄙之语

诸葛亮这时候狂笑数声,直接否定对手的长篇大论称之为粗鄙之语(类似的做法好像在哪见过?),然后,调转枪头从东汉末年的局势开始分析,对王朗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3.抓住对手的痛处使劲打击,神仙来了也不松口

王朗和诸葛亮很大的不同是王朗表面称赞诸葛亮,实际上是拐着弯儿的骂诸葛亮,诸葛亮则是明刀明枪处处直指王朗的痛处:无才无德!

这就是明摆着直戳了王朗的心窝子,如果这个人廉耻尚存的话,就一定会被反驳的无地自容,那些三天两头被打脸,把低劣当美德的人来说显然是无用的,因为道德对于无道德的人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4.挑起对手情绪,使他完全丧失判断力

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深谙心理战术的奇才,因为人是一个感性动物,再理性也会有自己的情绪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扰乱对手的情绪,反而更容易成功,诸葛亮在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之后又说他"折节",这样的话对于古代人来说是对人品的最大否定,非常致命。

王司徒飙脏话

所以,王朗由刚开始的神气自信到言语混乱,再到气得飙脏话(诸葛村夫),最后到捂着胸口跌落下马,在给王朗致命一击时,他的心理战术玩得出神入化。

结语

王朗本想着走普通人都能走的康庄大道,用古人之礼压制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却出其不意,用"不尊汉朝、无才无德、寸功未立",直接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当着诸多人的面直接说他为老不尊、老而无用,这样的话任谁都会被气死吧。

丞相可谓是句句诛心,最后成功反杀王朗,王朗输的不冤!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