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持续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的监督,不断强化司法的刚性约束。
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司法保障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说,全市检察机关抓实办案履职,充分发挥环资检察职能作用全面协调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找准做实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发力点。
据统计,2017年以来,共办理各类环资案件2734件。从严惩处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265件462人,批准逮捕190件313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651件1079人,提起公诉550件874人,追捕追诉13人、3个单位。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非法排放、倾倒或处置有毒有害污染物、占用破坏长江滩涂等犯罪,批准逮捕83件158人,提起公诉313件526人,严格审查案件事实,夯实办案质量。
“我们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作为检察公益诉讼的重中之重。”张本才说。依法研判相关线索1584件,立案755件,制发检察建议或发布公告345件,提起诉讼29件。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占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总数的50.3%。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守护海洋”“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监督,依法保障垃圾分类“新时尚”等。
据悉,本市检察机关入开展行政非诉执行专项监督,在全国率先制定《环保领域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检察监督指引》,办理相关案件164件,制发检察建议40件,收到回复32件,采纳率97%。办理的金山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非诉执行监督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创新“行政+检察”工作模式。黄浦区检察院建立全国首家行政检察监督办公室,依托依法治区委员会平台,动态掌握涉及区域安全、生态环境等民生事项行政执法信息,排摸行政检察等案件线索,深度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最高检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深化探索,目前金山、奉贤区检察院正在拓展试点。
“我们对标环境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特征,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积极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主动延伸工作触角,实现长效治理、长远保护。”张本才表示,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教育引导涉案人员自愿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并根据相关情况提出司法处理意见,有效缓解生态损失由政府“兜底买单”的情况。比如上海铁检院在办理一起污染环境案中,首创先行缴纳保证金的赔付方式,通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督促涉案人员签订生态修复协议,并缴纳保证金400万元。
张本才说,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增强环资检察履职质效,持续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的监督,不断强化司法的刚性约束。同时,进一步拓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环资检察协同的广度和深度,持续落实个案协作、联合办案、资源共享等机制,统一司法尺度和标准, 推动破解跨区域办案难题。
“进一步提高队伍司法专业水平。”张本才表示,全市检察机关将不断提高办案水平,提升办案效果,着力提升调查核实、证据审查水平,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注意听取有关部门的专业意见,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 “铁案”。
他表示,将深入探索检察办案与生态修复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认罪认罚从宽与生态修复等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大“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公益劳动”适用力度,追求最佳办案效果。贯彻双赢多赢共赢司法理念,加强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协作,更好支持和督促依法行政,推动环境资源保护从事后整改向更加侧重事前预防和日常治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