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同为兼并战,齐灭宋后五国联合攻齐,秦灭韩时为何各国作壁上观?

2020-07-23新闻27

看起来相似的事情,由不同的人去做,往往会获得截然相反的后果。战国时,齐灭宋与秦灭韩,都是非常典型的兼并战争,然而事件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齐灭宋后,引发了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合攻齐,险些灭了这个东方强国,而当秦灭韩之后,山东诸国却噤若寒蝉,人人自危,并未进行出兵干预。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周天子再也无力掌控礼乐征伐,各路诸侯相互攻讦,兼并战争不断。及至战国,成了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强大的万乘之国,并称战国七雄,此外,另有宋、卫、中山等几个千乘之国,周王室也因内斗而形成了东、西周君并存的局面。

战国时期,各国均极为重视武备,试图在战争中获得优势,彼此间的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变得更为残酷。在此期间,一些小国被迫依附于大国,以谋求生存。诸如朝秦暮楚这样的成语,便是由此而来。

战国前期地图

宋国始封于西周初年,是一个富庶之国,商业十分繁盛。公元前三世纪时,齐、楚等强国均觊觎这块沃土,而齐国近水楼台,凭借地缘优势,于公元前288年,趁宋国内乱时出兵占领了宋国。

此时,齐国虽强,但由于穷兵黩武,已是外强中干,但其国势却也开始走下坡路,而北面的燕国却在燕昭王的励精图治下,国势日强。与此同时,赵、楚国、魏等国势头也正强劲,都不想见到齐国将宋独吞,以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的对手。

更为重要的是,此前燕国发生子之之乱时,齐国曾借机攻燕,引得中山这样的小国都趁火打劫,险些灭了燕国。因此,当燕国强盛之后,也乘机联合诸国,发动了合纵攻齐的战争。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亲率五国之兵,连破齐国七十余城,虽然功败垂成,却也取得了辉煌战绩。

乐毅伐齐

就此来看,齐灭宋后引来了各国的联合干预,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当时各国势力相当,尚未有一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2.燕、齐此前交恶,故而有一个强盛的燕国出面,来促成了五国合纵攻齐;3.宋国乃是西周初年便已存在的诸侯,齐国趁乱攻宋,可谓师出无名,因而引发了各国的不满。

有趣的是,此前齐国主导伐燕时,在获得辉煌战绩后,同样引发了赵国不满,最终在各国的出面干涉下,才使得燕国逃过一劫,并将燕昭王扶上王位。前后对照来看,当时几个大国间势均力敌,尚可相互钳制,因而呈现出的状态更像是“拉锯战”。

然而,及至秦灭韩之战时(公元前231-前230),秦国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此前,最后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诸侯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中尽丧主力,从此一蹶不振。自此战后,山东诸侯已开始对秦国怀有恐惧,人人自危,再也无法形成合纵攻秦的军事行动。

大体来看,虽然齐灭宋与秦灭韩,都是战国时的兼并战,相距时间也不算长,但两件事情发生的背景却有着巨大差异。尤为重要的是,自长平之战后,秦国经过一番休整,很快开始了吞并山东六国的统一战争,而最先被灭掉的,便是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弱的韩国。

/文:史海烂柯人/2019.02.28

#先秦时代#战国七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