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罗斯福新政把牛奶倒掉 罗斯福新政(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牛奶的工厂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人民,为什么不让群众免费领取牛奶?

2021-03-07知识10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把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大暴跌,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开启了1929—1933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序幕?中学时的历史课本在提到这次危机时描述了一个现象,由于生产过剩,资本家将大量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一时奶流成河,当时我的感觉是,一来这么多牛奶白白浪费掉,太可惜;二来那么多穷人在挨饿,这些人却宁愿把牛奶倒入河流也不分点给穷人,简直太自私自利。然而时隔多年,详细了解了这件事之后,才明白在当时的情形下把牛奶倒掉,或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6463许是最合理的做法。?如果把牛奶发给穷人会怎样呢?发给穷人后,有钱买(中产阶级或以下)的人会想,我花钱买牛奶喝,你不用花钱就有,心里不平衡。时间长了,买牛奶的人少了,根据市场原则,牛奶下价。这时候,牛奶工厂的boss不愿意了,心想“我花那么多钱造厂生产牛奶就是看牛奶有利可图,现在好了牛奶降价了,玩毛线,不办了还可以止损”。接下来牛奶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一些中下级的工人没了收入来源,生活慢慢变得紧巴巴。原来一天喝一瓶牛奶现在两天喝一瓶牛奶,社会需求持续减少,会导致继续撑着的工厂撑不下去了,逐渐的大范围的失业,之外还会导致下一级。

罗斯福新政把牛奶倒掉 罗斯福新政(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牛奶的工厂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人民,为什么不让群众免费领取牛奶?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楼上的回答是错误的,这和价格刚性一点关系没有。在中学的历史课上,我也和题主一样,在课本的引导下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是,读了几年的经济学之后,我发现我被中学课本骗惨了。容我从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吧。首先要说明的是,题主要求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回答,是根本得不到正确的答案的。马克思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非均衡的理论,按马克思的意思说,题主的问题很好回答:就是没有中央计划。但实际上,如果认真从微观层次上来思考货币理论,那么经济周期理论将是一种均衡的理论;非均衡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能够考虑货币在微观层次上的功能。个人持有货币流动性的原因,在于流动性能够为个人调整需求结构提供灵活性;而盯住“货币价格”的诸多厂商,则在市场竞争过程下相应地提供了随时适应需求结构的生产结构的灵活性。经济的收缩表现为货币边际流动性价值相对于一般商品边际价值上升,流动性持有增加;而经济扩张则表现为相反的状况。经济本身就是波动的,正是货币的运用使我们稳定经济成为可能;个人通过货币的持有增加与减少,来决定哪些商品是有用的、需要进入市场,而哪些商品是无用的,需要抛出市场,货币使得我们适应环境成为可能。让。

罗斯福新政(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牛奶的工厂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人民,为什么不让群众免费领取牛奶? (http://www. today.com/id/32878129/n s/today-today_news/t/belgium-farmers-say-milk-does-nobody-good/#.U8YH7EDTeSo) 用谷歌或必应搜索一下“dump milk”可以搜索到很。

罗斯福新政(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牛奶的工厂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人民,为什么不让群众免费领取牛奶? 历史上并不是大家有组织、有预谋地一起把牛奶倒进河里,从而影响供需平衡。米青卫 的答案才是事实—我…

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倒牛奶现象 当时生产过剩,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老百姓购买力下降,为了维持牛奶价格不下跌,只有如此。低价卖出有利于穷人和中等收入者,自己无利可图。倒入大海可造成市场上食物短缺,而人生存的第一需要是吃饭,所以大部分人想方设法也要购买食物,甚至卖房卖地,这时他们再抬高物价,收取暴利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改革 把牛奶倒入河流的时候并没有政府干预 这是资本家自己的解决方案由于产能过剩 供大于求 导致商品价格大跌 无利可图因此通过这种方法 降低供给量 使价格会涨 楼主多给点分吧

罗斯福新政(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牛奶的工厂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人民,为什么不让群众免费领取牛奶? 不知道对不对~1,牛奶停留在农民手上是市场经济自发的行为如果原产品要达到被市场消费的商品,其中也是要…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发给穷人? 其实每一个领导人的决策都是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道理,他们看的是更加全面的。穷人关于穷人的这个概念吧,其实我个人觉得,那个时候的穷人和现在穷人,不像现在我们印象当中的穷人,就是吃不好穿不暖的。在那个时候其实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也可以这样子说,其实那个时候的穷人是不缺牛奶和棉花的。既然他们本身就不缺牛奶,也不缺免费,为什么还要用一个比较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要想怎么样去储存那些牛奶,怎么样去运输这些牛奶等等的,增加额外费用的一个系列的政策来保护保存那些东西呢。供求关系其实我个人觉得罗斯新政后。基本上农业是发展起来了。因为农业的发展,然后接着牛奶变多了,棉花变多了,但是反而把那些东西给扔掉了?我个人觉得其实还是为了一个市场为了让农民让这些穷人可以更好的有钱。就相当于供过于求,求过于供的关系。就是减少供给这样的话。才可以让农产品的价格提升农民的收入高了,农业也基本上可以走出了困境。谁是穷人?穷人其实可以和农民画等号,为什么要提出新政就是因为农民穷,所以说才有这样的一个新政。他的新政基本上是通过补贴。如果说这些东西都分发给穷人分发给那些人的话,那么整个市场,其实供给关系依然没有。

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时宁愿把过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费分给穷人? 当时美国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但民众手里没有钱,生产力远超过民众的消费水平。民众没有钱于是就出现了贷款,分期等超前消费。企业收不回钱就找银行股市捞钱。当火热的金融业崩盘后,链条就断了。过剩的商品导致物价暴跌,企业只能破产。想要企业恢复,一边整理金融业一边稳定物价。要稳定物价就要清理过剩的商品。把商品免费给贫困民众,一方面价格更会跌,另一方面因为有了免费商品,市场需求就变小了,这都不利于企业恢复。生产无法恢复经济自然就好不起来。这样做的人,罗斯福时代的企业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早在17世纪,就发生过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当时在荷兰,郁金香是非常昂贵的商品。但是,却有一些贵族雇佣士兵,将一整片花田的郁金香全部踩死,只留下他手上的一株。这样,他手上的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孤品”。在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也有相似的场景。原本有三块价格昂贵的玉玦,商人会故意摔碎两块,只剩下那最后一块,成为独一无二的玉玦,卖出的价格比原来的三块加在一起都更高。小说里说,这个商人利欲熏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尊重了市场规律。那么罗斯福时代的穷人怎么办呢?资本家的牛奶不能救济给他们,他们就该饿死吗?并不是这样。

#罗斯福新政把牛奶倒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