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善长和胡惟庸 明朝有多少丞相

2021-03-07知识7

胡惟庸和李善长谁厉害 李善长,杨宪,胡惟庸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文科),他是一个像萧何的人物,决胜于千里之外不是他的长项,他的强项是后勤管理。他的性格有点小气,还有点护短。杨宪。

李善长已功成身退且年过古稀,为何还会被朱元璋诛九族?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开国的第2113一任丞5261相,他这个人虽然是个4102忠臣,而且没有反叛行为,但最后却1653被朱元璋株连九族,我觉得原因是,第一点,李善长这个人心胸过于狭窄,有一点什么小事发生,他都会记在心里,而后进行报复。第二点,李善长居高自傲,当时在胡惟庸一案中早已千年李单场,而朱元璋却免他一死,而后李善长还不知情却仍旧保持着高傲的态度,之后你说他死完全都是咎由自取。第三点算是李善长包庇罪臣引起杀身之祸。说来李善长,他这个人在能力上还是可以的,毕竟作为开国的第一个功臣,而且是第一任丞相,说明他这个人在谋略和头脑上还是过人的,但是他心胸十分狭窄,当时朱元璋之所以要换丞相,原因也是因为李善长这个人太不好说话了,有一次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罪了,李善长私下找了御史大人,请求放过李彬,而御史大人刚好是刘伯温,而刘伯温却十分正直的说不行,从此,李善长便和刘伯温结下梁子,李善长也在皇帝面前多次弹劾刘伯温,所以刘伯温之后也是不得不返乡了。之后不是朱元璋将胡惟庸任命为丞相吗?而胡惟庸之所以当官,完全是受到了李善长的引荐,后来胡惟庸和李善长就联手搞了一个淮西官僚集团,后来这胡惟庸不是被皇上下罪而后斩杀。

如果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三人不死,明朝改朝换代的可能性有多大? 其实这里面的换代有两个意思,一是会不会发生靖难之役,也就是皇位的换代;二是明朝会不会被推翻,王朝会不会换代。要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有多危险。很多人到现在都觉得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都是人才,都是最强的文臣,武将,都是难得的人才,所以不该死,尤其是当时北部的蒙古威胁还没有清除掉,就贸然的杀掉这些人才,非常的可惜。这也是导致后面靖难之役,以及北元威胁日益增大的原因。但是其实作为朱元璋而言,是看到了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的危险,才会杀掉他们的。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23666因为在当时明朝军队和将军中,基本上都是淮西地区的,而且都是沾亲带故,一旦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相互勾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在朱元璋时期能够压制得住,一旦朱元璋不在了,那么必定生乱。而朱元璋后代中,又没有一个能控制得住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的,所以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的危险太高了。如果朱元璋没有杀他们,不是连根拔起,那么很可能明朝到朱允文时代就要改姓了。所以蓝玉等如果不死,明朝可能要亡,即使是朱棣也不是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这些悍将文臣的对手。连朱元璋的儿子。

农村俗语:“豪不过三,富不过六,穷不过九”,是什么意思?

汤和,徐达,常遇春,蓝玉,还有李善长和胡惟庸都是怎么被朱元璋处理的? 汤和,寿终正寝,算是朱元璋手下唯一一个有一个好结果的。汤和一生,征战天下,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56237在农民起义和抗击元朝暴政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当得知朱元璋要杯酒释兵权的时候,果断的请辞。躲过了杀头之祸。后来,应朱元璋之邀,到沿海抗击倭寇。又有战功。二十一年(1388年),还居中都(今安徽凤阳)新第,将所得赏赐分送故交。晚年益加恭慎,终年70岁,葬于今蚌埠东郊曹山,名汤和墓。徐达之死相传朱元璋当年怕他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所以还有人说他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好一个忠臣啊~常遇春死时,可以说整体局势还没有稳定。乱杀大将是自乱阵脚的行为。而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国家局势稳定,而且他已经年老。史书记载有一次他与太子朱标对话,讲得是关于大杀功臣的事,朱元璋命人拿了根满是刺的荆条让的。

单论官场为政能力,胡惟庸和李善长相比,谁要更厉害一些? 李善长,明朝的第2113一代丞相,他有5261着和萧何类似的才能,智谋等4102等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但1653是在为政上他不怎么擅长,只是擅长背后的杂七杂八事情的管理。胡惟庸是明朝最后一个丞相,两人可以说隔了几百年,他虽然是最后一个丞相,但是他非常有野心,在朱元璋利用他中央集权的路上使尽了阴谋诡计。但两者比较起来还是胡惟庸更厉害一些吧。一、刘伯温曾再三告诫朱元璋勿用胡惟庸胡惟庸早年也是朱元璋发起叛乱的一员,但是他的学识却远远不如李善长和刘伯温,不过之所以朱元璋没有听从刘伯温不重用他的告诫反而对他越发赏识,不过就是因为胡惟庸善于谄媚,他在皇帝和其他大臣面前非常圆滑,而没有一个官员不喜欢听别人奉承自己的话,皇帝也是如此,恰巧这时,刘伯温提出辞官还乡的请求,朝廷中只有作为左相的李善长一支独大,右相之位很是空缺,所以朱元璋就将这样的位置给了胡惟庸。二、胡惟庸只是一个废除相位从唐朝的三公九卿制设立相权以来,历代帝王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中央集权,朱元璋也不例外。为此,他不惜给了胡惟庸一个右相之位来趁机牵制左相李善长。但是无疑,胡惟庸在牵制这一方面还是非常给力的,一点也没让人失望,渐渐地,以左相李善长。

朱元璋为何杀徐达?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

李善长和胡惟庸 明朝有多少丞相

如果朱元璋不杀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三人,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 蓝玉和明朝开国初期的那些大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6316432情况不太一样,常遇春、徐达、冯胜、邓愈这些人是跟着朱元璋一起起兵的,后来降将中成长比较快的是傅友德,而蓝玉虽然从军也比较早,但是早期地位并不高,一直等到之前的这些大将都已经老去之后,蓝玉才逐步成长起来,并且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可以不太夸张的说,早期的大将是历史形成的,而蓝玉基本上是朱元璋一手扶植、培养起来的。虽然说少不了蓝玉自己个人的奋斗,但离开了历史的进程,他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地位。朱元璋为什么要提拔、扶植和培养蓝玉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蓝玉有个好姐夫,也就是常遇春。常遇春是跟随朱元璋起兵的早期的主要将领之一,但是死得比较早,所以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家属是比较照顾的,并且将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也就是说,蓝玉的外甥女嫁给了朱标,而朱标是朱元璋从称吴王开始就立为太子的,将来是要接班的。所以,朱元璋培养、扶植和提拔蓝玉,也就是准备要把蓝玉留下来将来辅佐朱标的。既然是给朱标接班准备的人,那么他和朱标就要同生死,共荣辱。朱标在,他就在,朱标不在了,他就很危险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明朝有多少丞相 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据说徐达也未能善终。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如果满意 请给好评 谢谢)

明朝杨宪怎么死的 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说的是淮西派的李善长和胡惟庸向皇帝告发杨宪唆使侍御史刘炳陷害汪广洋的罪行其二说是浙西派的刘伯温向朱元璋报告了杨宪的种种阴私之事,使得老朱最后下。

#胡惟庸参加李善长婚礼#胡惟庸李善长的对话片段#胡惟庸帮助李善长#李善长胡惟庸吃饭#李善长胡惟庸当宰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