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古诗诗人是在什么情景下写的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写的是

2021-03-07知识3

问题: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的是什么景物?怎么解读?前言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出自隋唐诗人虞世南的名作《蝉》,这首诗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被称为咏蝉三绝。其中虞世南的这首写成最早。一、虞世南其人虞世南(558年-638年)跨越了南北朝、隋朝(581年-618年)、唐朝(618年-907年)三个时期。作为官宦世家子弟,虞世南在陈朝(557年-588年)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年少的虞世南与哥哥虞世基在顾野王的门下读书,还在徐陵和智永门下学习文学和书法。陈朝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时人喻为二陆(陆机、陆云在东吴灭亡后北上 洛阳)。二、虞世南《蝉》虞世南在生前常常劝谏李世民,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他的这首《蝉》托物寓意,栖高饮露的蝉比喻高洁傲世的人格之美: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点睛之笔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站得高因此声音传的远,并不需要接触秋风。在这里,虞世南以蝉喻人,描写了品行的高洁,言语中透露着一种自信:我的能力、名声、品德并不是借助外力或者地位。这两句诗的实际含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说过: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 2113处于高处发出的声音自然就远了 并非是借了秋风5261的力量虞世南:蝉4102垂緌饮清露1653,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意思,全诗,道理,作者,朝代是什么 意思是: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全诗如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道理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作者是:虞世南 唐朝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的声音能够传得远是因为它身在高处,而不是依赖秋风的散播。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蝉》原文:《蝉》虞世南【唐代】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这首托物寓意的小,是唐朝时期的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出处】《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整首诗是什么?谁写的?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古诗诗人是在什么情景下写的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写的是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全诗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 作者:虞世南朝代:唐全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意思:身处高处,声音自然可以传得很远,而不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补充: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写的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