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答案:1.C;2.D;3.C;解析:(1)状:描绘。(3分)(2)②③为观景感受;⑥为景物描写(3分)(3)“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的说法不当。(3分)(4)(1)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2)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参考译文: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才不被近处的事物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高远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远。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穷尽广阔的天下,而是因为天下群山中没有超过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觉到胸怀豪迈旷达,即使广阔的天下,也不能够扰乱自己的思绪。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国被人们推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
谁能找到 薛福成 的<登泰山记>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C(状:描绘)2.D(②③为观景感受,⑥为景物描写)3.C(“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不当)4.(1)不久就登上了天.
日记的来历是什么?中国日记源远流长(亦称日志):经学家俞樾认为日记起源于东汉(如马笃伯《封禅仪记》,就已逐日记叙登泰山之事),两宋成了日记:-来历,日记
帮忙回答一下 桐城派代表人物有 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_所开创,刘大魁等又近一步加以发展,因为他们都是安徽_人,故名,他们讲究\"义法\",提倡“_、_、_”三者并重,要求语言。
或的古义 古义:1、作为动词(1)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2)通“惑”。迷惑,奇怪。2、作为代词(1)代人,有人,有的人。(2)代事物。有的,有些。3、作为副词(1)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2)间或,有时。(3)又。4、作为连词(1)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2)用作虚词∶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扩展资料:相关引用: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先秦:孟子及弟子《孟子·告子上》译文: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译文: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比鸿雁的毛还轻。3、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5、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译文:有的站着,有的躺着。
阅历是什么意思
谁有薛福成《登泰山记》的翻译?undefined-薛福成,登泰山记,翻译
“几”是一个数词(概数)还是代词(疑问代 几是一个常用汉字。有jǐ和jī两个读音。常用来询问数量多少,意思是大概,一般表示整数。出自《康熙字典》、《周礼·司几筵》、《说文》、《礼记·曲礼》等。几(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