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百位皇帝,但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名垂青史,成为人人歌颂的好皇帝;也不是每一位皇帝都出生在皇室之家,自小含着金钥匙长大。他就是很独特的一位,出生布衣,自小因家庭穷困早早的离开了学堂,给有钱人家放牧种植为生。
或许是苦日子过得太多,就这样他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做出一定的成就。经过不断地努力奋斗,终于在1368年他成功了,建立了大明王朝,坐在万人之上的位置,受万人瞩目,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曲折,祖上几代都是以农业为主,很多长辈更是因为拖欠朝廷的税银而过着四处躲避的生活,他也是自小辍学,没有读过几天书。长大后参加反元活动,虽然没有上过几天学堂,但因为自小的东奔西跑让他比别人多几分见识,变得有勇有谋。
在被部下称为吴国公之后,开始带着部下开疆扩土,为明朝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鄱阳湖之战后打败最大的劲敌陈友谅,并不断地统一中国,最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在位的31年间,有过不少丰功伟绩,虽然学问不高,但他愿意接纳良臣贤士,并虚心学习,打败一个又一个对手。也许是因为他年少时成长的环境,让他做任何事情都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朱元璋在刚登基的时候,作过一首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朱元璋讲究的是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可偏偏大臣们不这样认为,就觉得皇帝应该理所应当的带有一副儒雅而又霸气,朱元璋本性难改,对大臣的意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375年的一天,在看到茹太素呈上来的奏折时顿时火冒三丈,唯一一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茹太素打了一顿,让他长记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茹太素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为人刚正不阿,深受朱元璋器重。据史料记载,茹太素没有什么大的缺点,只有一个最大的不好就是喜欢写文章,写文章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茹太素写的文章太长了,每次给皇帝上呈的奏折都是最少7000字。
有一次,茹太素上呈的奏折字数竟达到了17000字,这朱元璋哪里受得了,茹太素洋洋洒洒17000字,前面16500字废话连篇,只有最后500字的建议,自己从白天看到黑夜都还没有看完。怒气冲冲的叫人把茹太素打了一顿。
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将茹太素的建议悉数采纳,大臣们看见朱元璋这么对待茹太素纷纷吓坏了,赶紧听朱元璋的话,奏折尽量简明扼要,在以后上呈的奏折中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话,直截了当的说明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