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槲蕨孢子囊形态结构图 阙类植物有什么特点

2020-07-23知识14

槲蕨能长在空中的原因是有适合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吗? 槲蕨是一种附生植物,它往往长在高高的老树上,因为那里阳光充足,可以多晒太阳,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槲蕨有一块肥厚多肉的根状茎,紧紧地贴在它所附着的植物树皮上,上面长着很多根。根外面覆盖着具有保护作用的棕色鳞片。根状茎上长着两种叶子,一种直立的,羽状分裂,既厚又硬,上表面光滑,下表面长了很多褐色的圆点,里面藏有很多粉末状颗粒,是用来繁殖的孢子,叫做“孢子叶”;另一种是卵形小叶,无柄,边缘的裂纹较浅,斜斜地贴盖在根茎上,不生孢子,只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学上叫营养叶。槲蕨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使它能适应高空生活。[我还想知道]蕨类传播通过产生孢子—被坚硬外壳包裹的活性物质小颗粒。成千上万个成熟的孢子被释放到空中,像灰尘一样飘浮。它们在复叶下部生长,组成孢子囊群结构。每个孢子囊群由一吕孢子囊组成,每个孢子囊由64颗孢子构成。大的蕨类一年可产生上百万颗孢子。石松并非苔藓植物,而是蕨和木贼属植物的亲戚。它们是小型植物且有细小的单叶围绕茎秆螺旋状生长。石松在热带极为繁多,它们可在地上生长或像附生植物一样长在树上。蕨类和葛藤类都有哪些植物? 蕨类植物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如:卷柏、问荆、瓶儿小草、铁线蕨、铁角蕨、鳞毛蕨、短肠蕨、金星蕨、蹄盖蕨、狗脊、贯众、肾蕨。附生的有:槲蕨、书带蕨、抱石莲等,。什么是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植物界的1门。根、茎、叶中具真正的维管组织,以孢子繁殖。绝大多数在叶片下表面长有孢子囊,并聚集成各式各样的斑点或线条状的孢子。槲蕨的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被棕黄色、线状凿形鳞片。叶二型,营养叶厚革质,红褐色或灰褐色,卵形,无柄,长5~6.5厘米,宽4~5.5厘米,边缘羽状浅裂,很象槲树叶;孢子叶绿色,具短柄,柄有翅,叶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0~37厘米,宽8~18.5厘米,羽状深裂,羽片6~15对,广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常有不规则的浅波状齿,基部2~3对羽片缩成耳状,两面均无毛,叶脉显著,细脉连成4~5行长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黄褐色,在中脉两侧各排列成2~4行,每个长方形的叶脉网眼中着生1枚,无囊盖群。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根状茎直径1-2厘米,密被鳞片;鳞片斜升,盾状着生,长7-12毫米,宽0.8-1.5毫米,边缘有齿。叶二型,基生不育叶圆形,长(2-)5-9厘米,宽(2-)3-7厘米,基部心形,浅裂至叶片宽度的1/3,边缘全缘,黄绿色或枯棕色,厚干膜质,下面有疏短毛。正常能育叶叶柄长4-7(-13)厘米,具明显的狭翅;叶片长20-45厘米,宽10-15(-20)厘米,深羽裂到距叶轴2-5毫米处,裂片7-13对,互生,稍斜向上,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3厘米,边缘有不明显。团叶槲蕨的形态特征 附生树上,岩石上或土生。根状茎横走,粗壮,粗1-3厘米,肉质,顶端密被鳞片;鳞片张开伸展,长2-12毫米,宽1.5-3毫米,顶端长渐尖而呈尾状,基部卵形而为盾状着生,中部深棕色,边缘及上部锈黄色,边缘有密睫毛。基生不育叶无柄,心脏形,圆形,肾形至卵形,长10-15厘米,宽8-12厘米,顶端钝或圆,基部浅心脏形而有互相覆盖的耳,边缘全缘或有圆形的浅裂;叶脉两面均明显,侧脉下面隆起,上部的向上、中部的平展,下部的向下反折成弧形,小脉下面明显而隆起,联结成伸长的网眼,少数有单一的内藏短小脉,叶厚纸质至薄革质,坚硬,两面均无毛,上面黄棕色而有光泽,下面灰棕色而暗晦,正常能育叶的叶柄长10-20厘米,深色至淡色,光亮,无毛,基部被鳞片,两侧有宽仅1-2毫米的狭翅几达基部,能育叶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0-70厘米,宽20-30厘米,羽状深裂几达叶轴而形成宽约1毫米的狭翅,裂片3-7对,斜向上,相距1.5-3厘米,阔披针形,长7-20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稍狭长而下延,边缘近全缘至浅波状,有软骨质的边,顶生裂片同形,稍大,叶轴淡棕色,主脉,侧脉及小脉淡色,均无毛,侧脉明显,纤细,上部稍向上弯曲而达于叶缘,横脉明显,在每对侧脉之间。

#植物#孢子植物#孢子#鳞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