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于倩通讯员罗心宁胡根才)江山美如画,江河万古流。南京是长江入苏“第一站”,也是江苏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长江岸线占全省近1/4。如今的南京,长江沿岸水清岸绿、鸟鸣景美,一批批滨江发展示范区彰显时代风采、凸显南京特色、传承文化底蕴;一道道沿江绿色廊道筑起城市生态屏障。绿色、生态肌理已植入了南京的“城市基因”,以绿色为底色,五彩斑斓的南京岸线勾勒出“长江大保护”南京段的壮美画卷。
江宁滨江生态岸线房宇龙摄
蓝图变身边的“小确幸”南京绿化造林沿江八市排名前列
修复后的三山矶公园房宇龙摄
7月的南京,绿意盎然,古韵悠悠。站在长江南京江宁段生态岸线滨江广场的长堤上极目远眺,江水滔滔,江鸥盘旋,长江岸线绿植舒展、树木葱茏;沿江紫薇、粉黛点缀,一片生机盎然;沿江而下,在南京雨花台区,三山矶“华丽变身”,昔日码头林立、“散乱污”企业遍布的岸线,如今已是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再往北,秦淮新河入江口处,雨花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中的江豚公园,预计今年下半年竣工开放……而这,只是南京生态修复、长江岸线清理整治、沿岸造林绿化的缩影。回首近年来南京变美的足迹,不难发现,规划并不是束之高阁的蓝图,而是近在身边的“小确幸”。对每一个身在南京的人来说,这些变化举目可见,触手可及。
三山矶沿岸生态修复前通讯员供图
2019年3月,江苏省林业局印发了《长江(江苏段)两岸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明确南京市沿江绿化造林任务为2019-2020年两年完成2900亩,而南京自加压力,计划两年完成9499亩。仅2019年一年就完成沿江造林6200亩,今年已完成4429亩,两年合计完成约10600亩,在全省率先完成绿化造林任务,绿化造林规模在省内沿江八市排名前列。
助力“长江大保护”南京走出特色水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筑系统,构建生态网架,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提绿量,有序利用岸线,优先保障生态生活岸线;守湿地,推进保护保育,修复两岸湿地生态环境;建绿道,串联资源点,形成两岸通达慢行系统;促共生,保护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南京强化使命担当,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根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加快推动“一江两岸”滨江外滩展现多彩魅力、实现全面跃升,在推动“长江大保护”上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江宁滨江生态岸线绿道房宇龙摄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是一大特色。南京市在绿化配置上,针对不同的地域科学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合理进行植物多空间多层次的配置,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兼顾常绿、落叶搭配,体现植物丰富的季相变化;以微地形结合层次丰富的植物进行种植,以不同的开花植物形成不同的景观主题,展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根据地形地貌合理配置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强调丰富多彩和生物多样性,创造优美景观,做到充分绿化、美化环境。而在植物设计方面,充分结合景观特色,以“绿色地被”为基底,以“植物色调”为主题,以“片植花木”为特色,依据场地功能布局、植物特色进行分区,给人以不同的景观美感。
据悉,自2019年起,南京会同沿江各区加大长江两岸绿化造林工作力度,通过“见空补绿、见缝插绿、见墙添绿”等措施,基本形成了长江沿线连贯绿色界面。沿江干流两岸生态景观防护林绿化贯通率已达到85%以上。
提颜值+修气质提升两岸环境品质功能单一向综合效益转变
擦“靓”生态颜值,丰富气质、内涵,南京沿岸造绿“内外兼修”。“在沿岸造绿过程中,充分融入长江南京段的生态特色、人文特色,比如有的融入了长江资源的科普宣教,有的融入了当地红色文化……以此提升长江两岸环境品质。”
幕燕滨江风光带的“樱花大道”郑超摄
据悉,去年起,南京开展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工作,对长江堤岸及新济洲5个洲岛水岸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工作,栽植各类苗木约25万株,划分城市生活区、湿地休憩区、生态展示区、运动休闲区等四段功能区。如今长江南京段新济洲、绿水湾、八卦洲、龙袍等一批湿地公园“串珠成链”,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275公里岸线上,浦口“十里造船带”变“生态秀带”,幕燕地区整体转型为生态生活岸线,燕子矶老工业基地“砸笼换绿”变新城。长江沿岸也实现了由绿色向彩色转变,由功能单一向综合效益转变。
河西滨江绿道
近年来,南京还完成长江湿地修复约7000多亩,通过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实现南京长江湿地应保尽保的目标,2019年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已达68.3%,排名从全省第六跃居第一。
满城风景入画,处处“绿”意盎然,环境美,心情美,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不断提高。而良好的生态也引得鸟儿驻足栖息。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南京新济洲鸟类103种,2018年鸟类162种。目前这个数字已上涨到180种。绿色生态长江边市民滨江见江,近水亲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