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禅宗的入门书籍? 我去。我怒了。诸位的回答真的让我不堪。除了@deep-pro 的回答还不错之外我不知道诸位是不是真的把…
佛教四次结集 在印度佛教史上一共有四次的结集现简单明了的略说之。第一次结集:第一次结集又称五百结集或王舍城结集。起因:佛刚灭度后,就有愚痴比丘很高兴的说“那老头子死了,以后。
关于净空法师的争议是因为哪些方面? http://www. tianjian.org/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866 如果连这个问题就似是而非的话,对于佛教、对于其他人、对于自身都很不好。宗舜法师在纪念印光大师生西六十。
中国佛教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对当前道、佛文化的建设起什么作用 “生活禅的真谛”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在生活中修行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6393734,在修行中生活。人生面对的实相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如何处理人生中的困惑,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草堂寺鸠摩罗什的舍利塔上刻着五个字:烦恼即菩提。也就是说,烦恼就是生活,烦恼就是禅。“烦恼”和禅的转化,就在一个“即”字上,能够“即”得了,两者就能够转化,不能“即”得了,两者就不能转化。“菩提”就是觉悟,觉悟的生活就是菩提的生活,就是佛教的生活。生活禅就是去掉烦恼,这种方法有四句话:第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理想和信仰只有落实到生活,才能得到彻底的实现。第二、将修行落实于当下。烦恼即菩提,要当下解决烦恼。“即”是一个等号,但这个等号并不好画,它要求修行的人立刻去解决烦恼,成就菩提。第三、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六祖惠能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佛法永远只能存在于藏经阁中,佛法永远不能实现。第四、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句话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人们总是个人当头。但每个人如果离开大众,不但一事无成,恐怕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存下去。一棵树木不能成为森林,许多茂盛。
为什么四面佛不是佛教的佛,还有那么多佛教信徒前去拜。 四面佛,本是大梵天的天王,不是真正的佛,俗称“四面佛”,此天王掌管人间的功名利禄。印度、泰国的佛教婆罗门教等各个宗教都承认的,就像阎罗王各个宗教也承认一样。另外。
净慧长老:一般人不理解开悟的人为什么哭 净慧长老:一般人不理解开悟的人为什么哭不怕杂念起,只怕觉知迟。此生有缘得遇佛法,当树立正知正念。想要离苦得乐,寻得解脱之。
如何理解《吉祥经》中的吉祥? 何谓苦,苦是一种特质,并不是身体创伤叫做苦。真正的苦,是思维的不清晰引起心生色法、执着于幻影、执…
请问,为什么说佛法也是世间法? 佛法不离世间法是说,学佛人,在现实生活中,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个好员工;在家庭中,做个好成员。佛法不坏世间法是说,学佛人不要。
净慧法师的长老年鉴 净慧法师,1933年出生于湖北省新洲。1934冬(一岁半)由父母送入湖北黄冈县的汪集仙姑庙,由海善、仁德二尼师抚养;1948年由十四岁由仁德尼师之师能庆长老尼携至武昌卓刀泉寺礼武昌普渡寺知客宗樵上人正式披剃受沙弥戒。法名宗道,字净慧。并依止武昌三佛寺大鑫和尚学经。(曾师公武昌三佛阁大鑫和尚—师公武昌伏虎山卓刀泉寺宗镒和尚—剃度师普度寺知客宗樵)。奠定超脱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献身佛教的理想。1951年十八岁时由剃度师宗樵和尚送往广东云门寺受比丘戒,得以亲侍中国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1951 年春往云门,经历云门事件后,18岁云门寺受具足戒。1951年农历6月初八日,受沙弥戒;农历6月15日,受比丘戒;农历六月十九日,受菩萨戒。得戒和尚上虚下云清大和尚:羯磨阿阇黎上觉下澄律师:教授阿阇黎上正下虚,尊证阿阇黎上明下空律师,上遍下印律师,上传下芳律师,上天下应律师,上素下风律师,上宏下悟律师,上满下觉律师。佛源法师为引礼,白光法师为沙弥头,师为沙弥尾,(同受戒者灵意,弥光等)。因敏悟过人,深受虚公器重。戒期圆满后继续跟随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学禅,并承接虚公法脉,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第一世法眼文益禅师至七世祥符良庆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