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当"就业难"遇上"慢就业" 特殊毕业季如何破题?

2020-07-23新闻23

二○二○“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重庆大学招聘会现场。(市人社局供图)

编者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疫情影响,今年稳就业任务十分繁重,中央提出“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把就业摆在首位。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我市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加强和保障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贫困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系列政策出台后,如何落地落实,让政策见成效是关键。今日起,本报推出重点人群就业调查系列报道,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贫困人员等重点人群,实地调查采访重庆如何落实中央部署,用创新思路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问题,敬请关注。

开学即毕业,今年的毕业季注定不同寻常。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成为了“史上最难毕业季”。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这部分人群主要是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高达19.3%。

我市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状况如何?制约因素有哪些?新业态新职业能否为毕业生们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将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此,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招聘规模大幅缩减

毕业生遭遇“只招不聘”

智联招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3月份毕业生进入春季招聘市场后,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43.25%,而3月份企业需求人数则同比下降了26.69%。那么,重庆企业招聘规模缩减程度如何呢?

“汽车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所以我们的招聘需求缩减了不少。”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黄跃说,往年招聘都是每年增加20%的岗位需求,去年同期达到近60个岗位,但今年却缩减到十余个岗位,同比缩水在80%以上。

李培璐是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三学生,该专业往年就业情况一直不错,但李培璐却被“剩”了下来。李培璐说,疫情发生后,一些原本看中的单位减少或停止了招聘计划,目前考博失败的他就这样被耽误了下来。

采访中,不少高校反映,今年的线上招聘参与企业和岗位同比去年虽然明显增加,但“只招不聘”“等候通知”等现象十分突出,毕业生简历投递后“石沉大海”的情况较为常见。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较多。”重庆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达斌说,因疫情的不确定性,企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存在招聘岗位不断“缩水”的现象。另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录用条件和要求偏高,待遇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简历投递多、面试多,而就业意向达成率偏低,打击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春说,该校于5月底率先恢复线下校园招聘,但受疫情影响,进校开展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仅占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

重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往年,该校用人单位需求量和毕业生人数比一般在8:1左右,而今年下降到大概5:1。“从近期举办的线下招聘会企业数量来看,参加企业比去年减少了大概一半。”

招聘需求缩水,直接导致我市高校就业率下降。

截至目前,重庆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5.96%,较去年同期下降9.98%;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5个百分点。

变化

“慢就业”现象凸显

折射社会就业新变化

今年,重庆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达23.5万人,同比增加1.1万人,在用人单位招聘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毕业生能顺利就业已相当不易。不过,正在凸显的“慢就业”现象却让重庆高校负责招聘就业的老师更加担忧。

刘达斌介绍,今年6月,该校就对904名未就业学生进行调研。其中,383名同学在对单位的选择上始终犹豫不决;有366名同学拿到多个Offer却一直观望;有112名同学拟考公、考编、创业或参军;有21名同学希望“二战”考研或出国深造;有19名同学先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做做再说;还有3名同学暂不打算就业。

“我们专业应届毕业生有300多人,其中100多人选择了继续深造。”重庆大学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陈伟选择读研,他说,本科学历并不能让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

“我暂时没出去找工作,主要听家里人安排吧。”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疫情还没完全结束,父母不太希望他们今年外出工作。

刘达斌认为,这种“慢就业”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与毕业生就业特点和观念直接相关,又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密切相联,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的客观反映。

他举例说,比如,有的学生及家长认为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以及基层就业岗位更稳定,“铁饭碗”端着才更有保障,所以不是在体制内宁愿不就业;有的家庭经济物质条件较好,使学生择业心态更为从容,他们不必过多考虑生存压力而急于踏入社会;还有一些家长宽容学生“啃老”,并对学生不就业、“慢就业”的态度给予支持,甚至个别家长对学生实习或就业持反对态度。

“个别毕业生的求职期望值没有调整,对自己定位不太准确,选择面太窄;再加上少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了‘有岗不就业’现象出现。”张红春说,此外,学校调查还发现,今年“一战”失败,继续考研的“二战”学生人数也偏多,她对此表示担忧。

张红春认为,根据观察,预计未来几年内,大学生就业难情况依然会存在。“如果今年不就业,势必会对明年的就业造成压力叠加。”

趋势

当主播、打电竞、自由撰稿

新兴职业获“官方认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界定及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开设网店归为“自主创业”,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以及自由撰稿人等均算“自由职业”,二者均属于就业的形式之一。那么,这些新兴职业对我市大学毕业生有吸引力吗?

“我已经把《通知》拿给爸妈看了!”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黎明星说,家里老一辈不太理解新时代新兴就业方向,一直反对她当主播。有了这个《通知》的认可,她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当下最火的就是直播带货,门槛低,收入高,我觉得是很不错的就业机会。”黎明星说,在校期间她就开始接触网拍模特,专业也与新媒体相关,当主播对她来说也算“专业对口”。

重庆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23名大学生,结果他们向往的新兴职业,包括了网红主播、博主、游戏测评、网络写手等等。

“在新时代,我们就要以新姿态拥抱新兴产业。”刘达斌说,重庆工程学院开设有游戏动漫、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今年就有毕业生在互联网直播营销、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岗位就业。

“我们最近收到的简历中,应聘主播的80%以上是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重庆伽乐聚艺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玮博说,与去年相比,投递简历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当下,高校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与渠道,在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新趋势。”智联招聘重庆分公司人力资源专家游岚鑫分析说,把新兴职业“官方”认定为就业,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开辟了更多新的就业渠道和途径。

新机

部分用人单位

储备人才好时机

疫情虽然造成用人单位需求缩减,但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却把今年当成了储备人才的好时机。

“今年985、211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比以往好招多啦!”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刘玮坦言,一直以来,重点高校毕业生都比较“抢手”。为招到优秀人才,她常常费心费力跑遍全国各重点高校,但还会出现招聘“挂白板”的情况。“今年受疫情影响,积累了一批优秀毕业生,让我们企业抓住机会,更好地储备优秀人才!”

今年3月开始,刘玮就开始为招聘的事忙活起来,几次加班到晚上10点多。刘玮说,作为国有企业,川仪必须彰显国企讲政治、顾大局、惠民生、保就业的责任担当。为此,面对疫情影响,该企业没有裁员也没有降薪,并且还专门拿出部分岗位给应届高校毕业生。

据了解,今年以来,川仪已招聘280人,其中180人都是应届毕业生。“我们计划今年要招到300多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招聘人数没有下降,还略有提升。”刘玮说。

“既是响应政府号召,更是企业招聘人才的好机会。”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重庆轨道集团已招录应届毕业生1700余人。按照在建和即将通车营运线路的用人需求,未来3-5年,还将招聘管理和技术工人1万余人,每年超过2000人。

助力

政府、高校、企业

加大力度投放就业岗位

7月,各高校毕业生纷纷毕业离校,就业也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从政府到高校到企业,都在想尽办法助力。

疫情以来,我市对全市国企提出明确要求,要提供不低于50%的新增岗位专门招聘应届或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为增加高校毕业就业岗位,近期,我市下发《重庆市2020年“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助推脱贫攻坚”专项招聘公告》,集中投放1396个基层事业单位岗位,专项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除了投放专项岗位,我们还从扩大企业吸纳、基层就业、招生入伍、就业见习规模,多措并举广开就业门路。”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介绍,比如扩大国有企业、公务员招募规模,提高事业单位招聘比例,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

高校方面也铆足了“力气”,除了积极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宣讲会之外,还千方百计支持和帮助毕业生就业。比如,重庆大学通过开发短期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岗位400余个,用于解决毕业生短期就业。同时,对毕业生精准开展“屏对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求职深造能力。

重庆工程学院则对就业困难学生实行“就业指导服务优先、订单班学习优先、就业推荐优先”,对1190人发放了求职补贴,资助金额95.2万元;同时,该校通过联系和走访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主动对接人才招聘网站,利用历届校友资源,拓展就业岗位,建立基地和进行订单培养。

专家建议gt;gt;gt;

明确职业规划 先就业后择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智联招聘重庆分公司人力资源专家游岚鑫建议:

一是要明确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制定职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

二是要提前准备。在找工作前务必提前准备简历、面试资料,了解雇主所在的行业、招聘情况、业务发展等方面信息,面试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

三是要放宽就业要求预期。广大毕业生可以放宽眼界,扩大就业的选择面。树立“扎根基层成才立业”的就业观,可以选择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将自己融入国家的发展建设中。

四是要确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不要等待,更不要害怕失败。当前有许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项招聘和岗位,要积极主动抓住计划,尽快尽早地占据合适的就业岗位。

五是针对家长,要破除“稳定职业”“铁饭碗”等传统思想。破除以短时性收入高低论成败的思想,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要求,主动走向社会求职或创业,促进“慢就业”毕业生自愿尽快尽早就业。

本报记者 黄乔 实习生 张天杰

#毕业生就业#毕业季#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