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陈若航:手写堪比印刷 族谱最求靠谱

2020-07-23新闻10

陈若航介绍他写的陈氏祖训。

台海网7月23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22日中午,闽侯城关的一处工作室里,气氛宁静舒适。

陈若航端详一旁《九成宫醴泉铭临本集成》字帖,思索数秒后下笔,一气呵成。这张飘着淡淡墨香的欧体字文稿与字帖比较,字体几近重合。

文稿色泽稳固,可保存数百年。文稿装帧成册,典雅厚重,这就是陈若航家传的欧体手写族谱技艺。

每年损耗近80支毛笔

今年52岁的陈若航出生在一个修谱世家,其祖辈最早从事修谱要追溯到清道光年间。传到他这辈时,已是第六代。

在陈若航的记忆里,他的爷爷就是修谱好手,在闽侯小有名气。从8岁起,他就跟着爷爷苦练欧体字,18岁起就参与一同编写、修撰族谱。

族谱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修撰族谱并非是轻松的活儿。修撰族谱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族人的资料,到实地考证家族的历史,才能确保族谱信息的准确性。为此,陈若航时常一人根据旧线索,逐派逐系打听下落。他曾为考证福清一个陈氏家族的姓氏渊源,常住当地达3年。只有信息整理完成后,才能开始写新的族谱。

一个家族的成员,少则几百,多则数万,为此族谱的字数从数万字到100多万字不等。为此,静心练字,严控错字率是必须的。一处不流畅的笔画或一个错字,都意味着整页的族谱要重写。

“唯一的方法,就是日复一日地静心练习。”陈若航说,遵循着爷爷传下的“土办法”,从8岁起,但凡没有学习、工作,他每天都保证6个小时的书法练习。

为了保持“静”,他时常关闭一切通讯工具与外界失联。

每年近80支毛笔的损耗,5000多个繁体字熟记于心,记录着陈若航书法功力的成长。他在族谱修撰过程中,保持着每万字仅错1~2字的极低错字率。

为修谱匠人申请县级非遗

2014年底,陈若航获评“中国高级谱牒师”。当年全国仅有16人获此殊荣。

陈若航曾经历过一段非常难熬的时光,不过随着近年来各地修谱成风,他的业务也应接不暇。修撰每本族谱的定价为数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

从业以来,陈若航已独自手写修撰了近120部族谱,涵盖南平、古田、罗源、闽清等地的30多个姓氏。

在电子排版和铅字印刷的时代,陈若航仍坚持用时间打磨手艺,亲手在书页中留下墨香。因为他认为,唯有一个个庄重大气的墨字,才是族谱古朴典雅、肃穆端庄、源远流长特性的最佳诠释。

陈若航表示,一本本族谱,不仅记录了一个个家族的血脉故事,还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修谱匠人从中扮演着一个“摆渡人”的角色。他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传统修谱匠人。

近年来,他一直奔波在为修谱匠人申请县级非遗的路上,目前已向上级部门递交了申报材料,等待批复。此外,他还在闽侯大湖乡筹建一处民间族谱馆,展示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收集到的50多个姓氏族谱,有望明年建成开放。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文 石美祥/摄)

#书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