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相必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在播出之际,此剧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此剧由张开宙导演,赵丽颖和冯绍峰主演,整个故事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在这个剧中,观众能从许多细节看出许多北宋时期的特色,例如榜下捉婿。在剧中有着这样一个镜头,那就是在科举考试之后,放榜之时,因盛家大少爷盛长柏中榜,于是被许多人带走,还询问长柏是否婚配,这就是北宋时期的榜下捉婿。除此之外,在《清平乐》中也有着这样的镜头,19岁的王拱辰夺得了状元,之后便被薛家拉进府中一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那么宋朝为何会出现榜下捉婿?榜下捉婿由来
关于榜下捉婿有个典故,在宋仁宗时期,一个叫范玲孙的人中了榜首,宰相便立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宋神宗时期,一个叫蔡卞的人中了进士,王安石立刻让他娶了自己的女儿,这类事情慢慢发展到后来,人们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看好了某个人有可能中榜,便先定下来,只要一中榜便立马结婚。造成这个榜下捉婿的现象还有一个背景原因,宋朝鼓励读书,对读书人十分的宽厚,士人的地位十分的高;宋朝的经济水平是很高的,可是那个时候商人的地位却不高,所以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为了进入上流的社会,所以他们便想与官员有所结交,但是商人却没有认识官员的途径,除了自己家里有考上进士当官了的,所以之后商人们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纳一个中进士的女婿,榜下捉婿便由此演变而来。
王拱辰
与科举制有关
宋朝的科举制,大致与唐朝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但是宋朝的科举制在沿袭唐朝的情况下也进行了改革,宋朝的常科科目比唐朝要少了许多,进士一等的大部分可以官至宰相,所以宋代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朝的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据史料记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朝代,宋朝也是第一个全面推行科举取士来为朝廷选拔官吏的朝代。在宋朝,考生得到了各方面的优待,比如给赴京赶考的士子们提供补贴费用;通过“特奏名”为屡次不中的士子广开入仕之道;还开创了给予状元“骑马游街”的荣誉。
骑马游街画
除此之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的就可以直接授官,因此宋朝朝廷官位较高较大的官员中,科举考试出身的人占据多数。北宋时期的首相和其他宰相中科举出身的人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还有宋真宗亲自写了《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他用这首诗来鼓励文人去考取功名,也正是在他的激励下和政策的扶持下,许多士人苦读书为考取功名。
宋真宗
对文人的追崇
从古至今,门第的观念一直是婚姻之间最大的阻碍,而在宋朝时期,门第观念却有所减弱。在宋朝,家境贫寒的文人地位得到了提高,宋朝的文人不仅被上层阶级认可,而且他们一旦考中了进士,那么表示他们的前途就有了保障。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还得感谢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他懂得读书人想要的是什么,他知道读书人想要考取功名,想要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他也想要这些文人为他所用,所以他提高了文人的地位。文人地位得到提高,一些商人希望与新科进士联姻,从而进入上流社会,还有一些大臣和贵族,他们希望通过与新科进士联姻,来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因此宋朝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
赵匡胤
榜下捉婿的三种情况
榜下捉婿,字面理解是在开榜当时来选择女婿,但是在宋朝时期,榜下捉婿其实分为了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就是榜下捉婿,就是在开榜时守在旁边,先物色自己喜欢的一些学士,到了开榜后根据有没有中榜或者中榜的名次来选择最后自己心仪的女婿;第二种是榜前就定下约定,这种女婿是在考试前就已经物色好人,然后定下婚约,这些人通常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即便是之后的考试没有拿到好的名次,但是他们的才华依旧在那,所以许多人也会选择他们来做女婿;第三种就是榜前捉婿,在考试前,了解这个考生的生平,也没有写过文章,名声怎么样等等,在科举考试前做一个大概的判断,然后等考试完之后,看有没有中榜,中榜了之后就选他。
榜前捉婿图
榜下捉婿的出现,不仅仅展现了文人地位的提高和科举考试之路有了保障,而且也展现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改变和突破,婚姻之事不再看门第,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宋朝之前,士庶不通婚,社会阶级明显,等级划分明显。榜下捉婿展现了宋朝的社会风气,衍生出了独特的婚姻文化,宋朝是一个有魅力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