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禅师的南宋僧人 大慧讳宗杲,南宋高宗敕赐大慧禅师,孝宗更赐号为普觉禅师。师于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生于宣州(安徽宁国),卒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大慧为临济宗的一代高僧,是圜悟禅师之弟子。大慧极力鼓吹临济一派之看话禅,而与曹洞一流之默照禅针锋相对。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宏智正觉(天童正觉),他于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生于陕西隰州,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年三十九住于明州(浙江宁波)天童山,致力于曹洞之默照(寂默灵照)禅,但处处遭受大慧宗杲的攻击。当时的我国禅林,实为宏智正觉与大慧宗杲的天下,而有兰菊争妍之势。宏智的沉默与大慧的霹雳,诚为当代明显的对比。对于宏智之彻底于绵密的曹洞禅,大慧则以临济的棒喝君临天下。当宏智默默端坐于天童山宣扬曹洞禅接引一个半个时,大慧则东奔西走,席不暇暖,而受到当代一流士大夫之逢迎。对大慧之攻击,宏智不但未加以反击,仅作『默照铭』一篇作为酬答,而且于临终时「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僧索笔作书,遗育王大慧禅师,请主后事」。大慧亦于「夜得书,即至山中,以十四日奉师全身,葬东谷塔」。古德的风范如此,吾辈实为望尘莫及也。依『五灯会元』的记载,大慧(字昙晦,号妙喜或云门)为宣城(安徽宁国。
大慧宗杲无字公案一连说的11个不可以是什么内容? 网上搜不到啊!5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但将妄想颠倒底心,思量分别底心,好生恶死底心,知见解会底心,欣静厌闹底心,一时按下;只就按下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
大慧宗杲的思想 对道教与佛教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道教深受佛教的影响,道教的教义、戒律、仪式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佛教。反过来,道家、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则鲜见言及。事实上,道家、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同样也很大。佛教如《四十二章经》等等经典,一传入中国,就深受当时的黄老道和神仙道的影响。佛教被中国人接受,实得益于《老》、《庄》,尤其是借鉴《庄子》的概念和思想来使得中国人理解,这被称为“格义”。在这个过程中,佛教受《老》、《庄》的影响尤其突出。竺道潜、慧观、支道林、慧远等名僧都善解《老》、《庄》。这为后来禅宗的道家化开了先河。这里,我们以禅宗为例来探讨一下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对佛教的影响。禅宗的创始人慧能的思想就深受老庄的影响。刘禹锡在《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中评论慧能的思想时就说:“无修而修,无得而得。能使学者远其天识,如黑而迷,仰见天极。得之自然,竟不可传。“得之自然”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说明禅宗深受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方立天先生也指出:“道家对禅宗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了禅宗对印度佛教的思想继承,也超过了儒家对禅宗的思想影响。与慧能几乎同样齐名的禅宗的另一个名师神会,曾经深入研究过老庄的思想。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什么意思?
佛经里常说:一切皆空。 如果一切皆空,善是空,恶是空。 因是空,果是空。佛魔都是空。 佛经是佛陀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43261一生次第依照不同修行的人的根性来教育,而记录留下来的经典。如果楼主因为没有遇到智慧的师傅指导学习,单凭个人断章取义的研究,那是很容易被个人所知障碍,建议楼主多看慧律法师的一切讲座,视频以开启智慧,避免知见立知的祸害!佛经说空是从准备证悟本性,修行菩萨道,要证悟佛位,入无为法的一佛乘的大愿菩萨所说的法。如果楼主要了解空,我只好方便的比喻一下,帮助楼主离开这个“牛角尖”!例如,楼主现在回忆从初生到上一年,你曾经遇到多少烦恼,麻烦,开心,欢乐?但现在此刻除了回忆外,能获得什么实在的东西?想来想去就只有回忆,就只有观念,当人一死,连观念都没有了,有什么可以带得走?如同一个人爱上某个网络游戏,在游戏中的确有过快乐,烦恼,嗔恨,甚至家庭,家族,团体,光荣。但游戏此终是游戏,终要离开,当离开一个玩了几年的游戏后,就只有回忆,什么实际的东西都没有,所以说空。这是从长久结果来分析的结果。但真空妙有,即使比喻,人无论怎么样都离不开网络游戏,一个游戏结束即生往另一个游戏中,如此六道循环不停,所以有很多亲朋戚友又如何,有很多快乐荣誉又如何,。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句话是哪里的典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元·无名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上面的是我在网上找的,至于后面的列子,给你说哈我的学生吧,好多都是那样的,不论你怎么说他,骂他,或者变着法的侮辱他,都没有用,他老是那个样子,他也想做好,可是他自己说,很多时候都是不由自主的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我说那些坏蛋基因已经在他的身体里扎根了,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我想那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吧.给你一个历史的典故吧:有一位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杲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杲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您的弟子吧!宗杲:“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宗杲:“慢慢再说吧!将军无法。有一天他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杲禅师一见到他说:“将军为什么起得那么早就来拜佛呢?将军学习用禅语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
禅宗初祖到六祖都是谁?有七祖八祖吗?
大慧宗杲的焚书 当宗杲之时,禅林新出现的“文字禅”之风气浓郁,其代表人物除惠洪以外,便是圆悟克勤,而其代表作品则是《碧岩录》。宗杲是克勤的弟子,但焚毁《碧岩录》的刻板,却是他生平所做的大事之一。按照通常的观点,弟子入其门户,传其衣钵,便须心承其志,身当其事,此所谓继志以述事;但宗杲的作为,却似乎有背于弟子之德,因此他的焚毁《碧岩录》之举,便亦引起人们的诸多悬想。克勤既为一代禅德,而又博通经论,融贯儒道,在当时颇擅赅博之名,他自己说“老僧生平久历丛席,遍参知识,好穷究诸宗派,虽不十成洞贯,然十得八九。[13]可见他对自己的博学亦是颇为自许的。在基本的禅学思想上,克勤重视明心见性之基本宗旨的阐明,强调须洞彻心源,以实现心体之本然真实状态的自觉澄明;但此同时,他并不过分强调禅宗的“不立文字”之法,而重视语言文字在实现明心见性这一基本目的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在他看来,“既不立文字语言,(心)如何明得?所以道,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14]亦即是说,不立文字并非绝对,它本身亦并不是禅宗的目的,而恰当的文字语言之提挈,对于明心见性这一本质目的恰恰是必要的。或许正由于这一原故,克勤极为重视对于古来禅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