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团校志愿综合楼展出的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大事记。
弹指一挥间,广州志愿服务已随着国家与城市发展的脚步,走过大半个世纪。7月22日下午,新时代文明实践“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网络直播活动之志愿精神践行行动专场在广州市团校志愿综合楼举行,吸引众多网友通过“云”观赏,近距离重温广州志愿服务历程,并聆听一线志愿者故事,体验如何通过发挥社会力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云”上看:广州志愿服务走过大半世纪
位于天河区五山路的广州市团校志愿综合楼四楼内,上演了一出“云上”志愿服务展览,通过广州日报新花城、信息时报e家通、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花城+等网络平台,吸引众多网友通过“云”观赏,近距离重温广州志愿服务的大半世纪历程,体验如何通过发挥社会力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发端,学术界众说纷纭,我们一般采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的观点,将1952年起的爱国卫生运动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发端。”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越秀山体育场和曾经的广州四大湖(荔湾湖、流花湖、麓湖、东山湖)均为广州青年于上个世纪50年代义务建设而来。至1981年4月,广州青年服务队成立,提出“为您服务” 的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烙下了那个时代的主流记忆。
1987年至2010年,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加速成长,1987年广州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心声热线,1995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推出了护花行动、春运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持续开展至今。2010 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将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志愿综合楼内,张贴了4 张亚运期间的宣传海报,其上不乏钟南山、丁磊等第一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形象大使”的熟悉面孔。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在“队伍专业化、项目多元化、阵地规范化、经验体系化、水平国际化”方向上取得长足发展,实体阵地遍地开花——包括80间“志愿驿站”、170间“康园工疗站”,志愿者之家、志愿服务办事大厅、志愿者学院、志愿者公园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团市委发动全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走进医院、工厂、社区、站场、网络,让广州市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的身影化作抗疫前线的一道道美丽风景。
本次活动由市文明办、团市委主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日报新花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花城+、信息时报e家通承办。
战“疫”故事
广医一院团委书记莫明聪:南山风格滋养志愿精神
广医一院团委书记莫明聪介绍,2011年8月11日,在钟南山院士和医院党委的支持下,由他牵头成立的“南山志愿服务队”正式授旗。9年来,他们一步一脚印,推动南山服务队从几十人发展至2000多名注册志愿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始终不改,“志愿服务也日渐成了我和队友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莫明聪除了参与医疗救治工作外,还带领南山志愿服务队队员投身“您为大家我帮您家”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关爱行动,组织志愿者进站场、进医院、进社区,在广州南站、番禺客运站、番禺市桥社区、广医一院本部、海印院区等监测点开展防疫工作。
此外,莫明聪不忘组织志愿者与援鄂医护人员及家属结对子,了解医护人员家属需求,为援鄂医疗队员及家属送菜上门,为其子女送上“学习能量包”,提供口罩3000余个。他们还协助组织“爱心义剪”活动,先后发动7批理发师为广医一院近500名医务工作者理发,率领志愿者为全院职工开展应急防护知识培训,制作科普知识视频、宣传折页等,贡献战“疫”能量。
青年志愿者廖东良:一家人出动开展志愿服务
今年大年初一,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廖东良在家收看新闻,得知香雪制药厂急需200名志愿者整理捐赠物资,他和弟弟立马报名,投身抗疫。在团市委的号召下,他们又走进万孚生物工作车间,成为流水线“小白”,并且在不同车间连续工作了4天。
除了这两场专业志愿服务外,兄弟俩只要有空余时间,都会争相报名参加社区、公交站、志愿驿站的防疫志愿服务,黄埔区联和社区、荔红社区、罗兰社区、香雪志愿驿站等疫情防控宣传和排查工作岗位上,经常可见他们的忙碌身影。疫情期间,廖东良曾连续服务25天,成了公交站检测点、社区服务岗的志愿者骨干。
5年来,廖东良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多次获评为黄埔区优秀志愿者。这些年的志愿者工作,让原本内向的他逐渐变得开朗乐观,同时感染着身边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3年来,廖东良兄弟俩的家人都成为黄埔区青年志愿协会的志愿者,孩子们也成为了圆梦志愿服务队的小小志愿者骨干,“廖氏”志愿家庭成为圈内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