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的中国职业记者是谁? 长期以来,中国新闻史学界多认为胡政之采访了巴黎和会,而且是\"采访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919年曝光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中国记者是谁。 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胡政之胡政之名霖,笔名冷观,生于四川成都,曾留学日本学习法律。1916年10月,他在天津受聘担任《大公报》主笔,开始了他服务于该报33年的。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香港新闻事业中\ 传统左派亲中媒体是如何在香港回归的历史大变迁中,适应新的生存氛围,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以大公报的变迁为例:虽然对香港版《大公报》较为陌生,但在中国内地的新闻研究。
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公报》三字是谁题的?
萧乾参加过二战日本投降仪式吗 1919年巴黎和会时期,派往法国采访的唯一中国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胡政之;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唯一驻守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就是萧乾;第一个派往苏联采访中苏建交的记者就是大公报记者,第一个深入西部边区,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就是大公报记者范长江。1945年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写下了著名的经典名篇《落日》。
古代报纸有什么特征 我国的古代2113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其中官报指5261的是“4102邸报”,它有很多名称,比如“状”、“邸1653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京报。它们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和邸报比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具有更多的社会进步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和京报,都只能是古代报纸。它们共同的具有古代报纸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是通过与现代报纸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其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分。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1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辕门抄,也有近。
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 1919年6月前 1919年6月后中心地点 北京 上海主力 学生 工人阶级
胡政之的人物家庭 胡政之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三弟胡选之。妻子:顾俊琦(胡的续弦,抗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03131战初期成婚,顾维钧的内侄女。1951年春只身出走香港,后前往美国。胡政之共有五女三子,除德生在美国,其他子女都留在国内:长子胡济生、次子胡冬生、胡燕(前妻之女)、胡德生(顾氏所生)。青年查良镛站在报馆宿舍门口,看着胡政之一步一步走下斜坡。他问:“胡先生,你就会回来吗?胡回答:“就会回来。说完淡淡一笑。在这笑容中,查良镛看到了一种凄然的神色,于是立在门口呆了许久。《大公报》总经理没有再回来,连他的名字都渐被湮没。年轻的《大公报》职员后来成了名满江湖的大侠,是为金庸。金庸回忆,1948年胡政之亲自主持《大公报》香港版复刊,年届六十的“老总”夜以继日,和同人们同吃同住,不辞劳苦,“其人格深深感动着年轻后辈,虽然相处只有一个多月,却永生难忘”。1948年4月的一夜,胡政之突然病发,离开香港飞回上海就医。辗转病榻一年后,他在上海黯然谢世。学者傅国涌称之为“一个时代终结的象征”。学者谢泳指出,在《大公报》同人心中,胡先生的离去是一种不祥之兆,在风雨飘摇之际,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关系或许有一些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