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变化,无疑是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从未停歇,游牧民族的入侵关系着一个王朝的兴亡。周幽王时期,幽王“烽火戏诸侯”,视军国大事为儿戏,以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的都城镐京,西周灭亡。这是关于游牧民族入侵并覆灭了一个王朝的最早记载。
最近的一次游牧文明入侵,发生在公元1644年,半游牧文明满清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游牧文明
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全球农牧战争的发生与气候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美国耶鲁大学地理系教授埃尔斯沃斯·亨廷顿最早提出了“气候冲击论”,该观点认为气候对于塑造社会系统有着关键的作用,将气候变迁视作游牧文明征服的动力。它打破了传统史学的地域局限,开拓了评价历史事件的新思路,并启发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待社会历史问题。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社会历史由旧石器向新石器时期过渡,人类开始了对植物和动物的驯化,由此产生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农耕文明修筑起了长城,至此将两个文明的活动范围划分开来。
在今天的地理学家眼中,长城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地形地貌上,长城的东段将华北平原与东北地区分隔,中段将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隔,西段则将沙漠地区分隔在外。长城所连接的地区大多为丘陵或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区,该地形可以凭借天堑防御,易守难攻。从气候上看,秦长城的线路与400毫米降水线有大段重合,以此降水线为界,其东南为受太平洋季风影响的湿润地区,这种热、雨同季的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西北为不受季风影响的干旱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和沙漠是其典型景观。此外,长城也是植被、土壤分布的一条重要交界线。由此可见,长城的位置及其走向在我国古代自然地理的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反映了两种文明所处自然环境气候的不同之处。
两种文明大致分布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催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农耕顾名思义,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作物的生长大多需求潮湿温热的气候环境,因此中国的农耕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农耕民族的发展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为闭塞、保守。为了保护生产,农耕民族采取兵农分工,建立一支脱离农业生产的职业军队,这便产生了大量的军备需求与有限的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游牧是指为了适应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终年实施的集体流动放牧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有利于保护稀缺的水和草场资源。由于部落间较强的流动性和资源匮乏,游牧部落不得不通过长年累月的征战和掠夺换取生存。游牧民族的社会生产组织和军事组织通常是一体的,兵民合一,因此善于作战。在两种文明交汇的地域还存在着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性。
气候的变迁究竟是如何对农牧冲突产生作用的呢?现代地理学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平均温度下降2℃,农作物的分布就会向南移2-4个纬度;年平均温度每下降1℃,粮食产量就会下降约10%。游牧民族所处的环境对于气候变化是极为敏感的,气候的轻微变化就会打破游牧经济脆弱的平衡。当气温和雨水的变化降低了牧草的产量,游牧文明牲畜的资源也会锐减,当其无法拿出足够的畜牧产品与农耕文明交换生活必需品时,则向农耕文明发动入侵,掠夺资源。
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朝经历了短暂的寒冷时期,汉江于公元前903年和公元前897年两次结冰,该时期犬戎的入侵使西周覆灭。
春秋时期气候回暖,《诗经·秦风》中描写终南山(位于西安以南)梅花盛开的诗句,可作为气候特点的参考。这种气候一直延续到东汉年间开始逐渐寒冷,寒潮笼罩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末年的著作《齐民要术》中所记录的桑树生叶,与现在相比迟约20天。在这一段时期,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动乱时代。
到了隋唐时代,即7世纪中叶,开始了一段温暖湿润的时期。8-9世纪中期,西安的皇宫中种有梅花,然而到了公元11世纪的宋朝,华北已经没有梅树了。
宋朝的王安石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的诗句,形容华北地区的人初次见到梅花会当成杏花。同样纬度,唐朝和宋朝的气候差异可见一斑,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一统太平盛世。
北宋至清朝末年,中原地区经历了长达近九百年的寒冷时代,尤其是从元朝到清末,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气候干冷化,江南的冬天也出现了河面结冰的记录,连珠江三角洲一带也连连遭遇暴雪侵袭。
明清的小冰河时期给农耕文明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北方持续干旱,草场退化,于是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南下,大范围的战乱、饥荒和天灾击垮了明朝政权。
可见处在温暖时期中的中原王朝,往往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和安定;而在寒冷时期,中原政权屡屡更迭、版图四分五裂,还出现了游牧民族统治农耕文明的现象。
当然,在较为温暖湿润的西汉与唐朝也存在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冲突,所以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气候是影响农牧战争的主要因素。战争冲突是由社会历史中存在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气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但是,气候的变化,无疑是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我们从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并给予我们保护生态和预防灾难提供一些可循的规律及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