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太常寺卿下级官职

2020-07-17知识7

清朝官位等级 清朝官位等级:正、从2113一品,正5261、从二品,正、从三品,正、从四4102品,正1653、从五品,正、从六品,正、从七品,正、从八品,正、从九品。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无品)是吏。清代官职按职能分为文官和武官。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扩展资料判断清朝官位品级,最常用的是以官帽上的顶珠来区分。一品:顶珠为宝石级刚玉,其一是因为红宝石本身产量低,很稀有,另一方面,红宝石本身也有吉祥之意。二品:佩戴的是珊瑚,通常为白色,但也有一些官员使用的是极为珍贵的红珊瑚,呈红色或粉色,其价值仅次于红宝石。三品:顶珠为蓝宝石。四品:青金石是四品官员的顶珠。其拥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多种颜色,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种。五品:佩戴水晶,通体透明,而且硬度非常高。六品:顶珠使用的就是白色涅玻璃(即不透明玻璃)清朝的三司和督、抚、藩、臬是啥意思,为何不得民心? 说清朝的三司,能有2意,一是满清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叫三法司:即刑部,一把手叫刑部尚书;大理寺,一把手叫大理寺卿;督察院,一把手叫左都御使。二是满清地方上的三司,主要是省一级职能部门,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提学使司。此处应指清中央政府三司。督、抚、藩、臬:督是总督;抚是巡抚;藩是承宣布政使司,一把手叫布政使;臬是提刑按察使司,一把手叫按察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统治机构既有中国各朝代统治阶级之缩影,又有满族人建国自身的特点。先看看三司:刑部,管打官司地事,定罪处罚,主管刑罚,似现在的司法部、公安部。大理寺,就是最高法院,大理吗,说理的大地方,寺和院一个意思,古代最早把官署名称叫什么什么寺,即治所,官员办事的地方。督察院,明清时才有的官署名称。以前叫御使台,监督检查的地方,即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再看督、抚、藩、臬:总督:全称是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和粮饷,也有兼巡抚事的。总就是全部,督为领导、监督、检查,即总督。一般管一到三个省。品级一般是二品,也有从一品和一品地。清代官员衣服前胸,多补一见方织布,上有代表官阶动物图纹,叫补服。明朝就有了补服制度。清总督补服一般绣仙鹤(一品文官)或古代军官级别! 清朝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汉朝到三国时代 清代的官品有什么意义? 清朝官职表列举出清朝官职,分为文官及武官,而清朝官位大小也可由品等来区分。文官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卿什么意思 佳人 的意思 卿〈名〉(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向食之形。《说文》:“从卯,皂声。“卯,事之制也。本义:飨食)官、爵的通称。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清代官阶几品是怎么分的? 一、官员的品级:清时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末入流”。列表如下: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5、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省知州;(武)唐朝的武官官职。 1、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21132、正二品5261 辅国大将军,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4102;3、正三品1653上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下 怀化将军;4、从三品上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归德将军;5、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6、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7、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8、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9、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10、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11、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12、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13、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14、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15、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16、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扩展资料:在唐代的官僚等级制下,“散官”与“职事官”判然两分。在职事官之外,存在着文散阶和武散阶序列,它们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被称为“散位”、“本品”或“本古代的卿、大夫是什么官?分管什么? 释义 基本字义 ①古代高级官名;现代某些国家的官名:卿相|公卿|国务卿。②古代夫妻或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卿卿我我。③古代君主对大臣的爱称:爱卿。详细字义 卿清朝各级官职名称及对应职责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2113了自汉5261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4102一品分为正、从两级。同1653时也有一些本朝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讲,清代的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域体系,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大系统。二是职能体系,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两大类相互交错。其中,京官系统中以文职官员为主,地方官系统中则文武兼有。京官首先,清代的主要中央枢要机关是内阁及其变种,主要官员为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大学士地位和权力最高,相当于前代的宰相,后来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与此类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清代的官员品级随时代不同经常变动,特别在清初时变动十分频繁,本文中只列出最后确定的情况。雍正八年,内阁大学士均兼任各部尚书,满、汉品级均定为正一品,是清朝最高官员;协办大学士是大学士的副职,于乾隆四年最终确立为常设职务,品级为从一品;内阁学士均兼任部侍郎衔,作为大学士的工作助手,品级为从二品。乾隆五十八年以后,内阁官员所兼的各部职衔一律裁汰。雍正时设立军机处,逐渐替代了内阁的职能。军机大臣无一定品级规定,但其地位和职权甚至高于大学士。分掌国政的各部院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主要部门,每清代的官品有什么意义? 清代的官品制度是延续了前朝的制度,可追溯到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官僚选择制度。当时将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后来将在职官员的尊卑也分9个等级,亦称九品。北魏时期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把每品分为正与从,第四品以下的正与从又各分上与下,把最初的9个等级发展成30个等级。其排列顺序为: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从九品下。这种等级区分,隋唐以后各代仍被沿用,直至清末始废,只是各代略有差异。唐、宋时期的武职,从第三品起分上、下级,形成武职32个等级。隋代和清代只保留九品之中分正与从的办法,正与从不再分上下,且文职与武职相同,形成整齐划一的从正一品到从九品的18个品级。此外除了这些实权的官位还有虚职的爵位,其主要为皇族和皇族的外围关系设立。在所有表示官员地位高低的虚衔中,爵的起源最早。《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郑注:“禄,所受食;爵,秩次也。可见“爵”就是贵族官僚的等级。清代的爵位分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十等;二是皇族以外的爵级,分为九等。官品的意义主要在于统治阶级便于管理

#清朝#大学士#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