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是

2021-03-06知识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者是谁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是 \

\ 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读的遍数多了,书中的意思就能够理解了。这句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读书也不能靠死记硬背。书读百遍是一种读书的态度“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对于读书态度的一种倡导,告诉人们当读一本书不能理解它的意思的时候,就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多读几遍。多读是悟道的基础,只有书中的内容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印记,在不经意间你就会恍然大悟,明白了书中的意思。“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鼓励人们多读书,书读的遍数多了、熟了,书中要表达的意思自然就理解和明白了,强调的是熟能生巧、多读书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听父辈们说,过去的私塾老师教学生诸如:《三字经》、《百家姓》、《中庸》、《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书籍,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要先背会书中的内容,一开始并不要求学生去理解。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有些课文的重要章节或段落,老师同样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下来。我记得上小学时,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练地背诵《木兰辞》这篇课文,要想会背诵,你就要反复地、一字一句地去读,读的遍数多了,慢慢地就会背诵了。当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谁说的 读书百遍2113 其义自见的作者是陈寿。意思是读5261书读的次数多了,书中的大义自4102然会呈现。出自陈寿的《三国1653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扩展资料于是《三国志·魏书》中出现这么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阅读一本书,自然能逐渐了解它的涵义。这是一种通过精读以促进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自学者的钻研。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者是谁的名言?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者是谁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一句诗是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谁写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英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动态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