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云萧萧兮 “风萧萧兮易水寒”原文是什么,遵从什么格律?

2020-07-23知识24

“风萧萧兮易水寒”原文是什么,遵从什么格律? 荆轲是卫国人,唱歌的地方也是燕国,所以说这句诗歌是骚体我个人感觉欠妥,毕竟不是加个“兮”字就是骚体,只是骚体经常用“兮”字来加强语势罢了,这个关系不要本末倒置。骚体是楚国人才玩的玩意儿,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词几乎等同于楚辞。虽然楚国灭了之后依然有骚体存在,不过作用范围很少,也就写赋比较常见了。有句话这么说: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这句诗歌全文也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么一句,直觉上来判断,应该只是一句套着当时的曲子唱的歌词。谈格律,不存在的。因为格律诗要过六七百年,到南北朝时出现“永明体”之后了,从这会儿开始才讲究什么“四声八病”,才开始强调声韵格律,在此之前,所有的诗歌都是没有格律一说的。所以此前的所有诗歌,无论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就是混杂各种字数的诗句),都被称为古风,也被称为古诗(所以相对来说格律诗被称为近体诗)。古风有三种基本的体裁,一种是“歌”,一种是“吟”,一种是“行”。燕赵悲歌嘛,自然归到歌一类大概是不会错的。至于“兮”这个字,就等于是现在我们的“啊”字,很多古风、楚辞都会用到。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比如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到底是风萧萧兮云飞扬,还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风起兮云飞扬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分别出自那两首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歌》里面的一句歌词,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经他的故乡沛(今江苏徐州市沛县),设宴招待家乡的故交父老,酒酣时自己击筑(古代乐器)而歌,所作慷慨豪情的高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风萧萧兮易水寒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诗歌《易水歌》;古歌名。《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人称为《易水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和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思是什么 1、“大风起2113兮云飞扬”意思是5261: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2、“风萧萧4102兮易水寒1653”意思是:北风萧萧呵易水森寒。出处:1、“大风起兮云飞扬”出自《大风歌》是西汉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2、“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易水歌》一作《渡易水歌》,是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饯别之际所作的一首楚辞。扩展资料1、《大风歌》创作背景汉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在这首诗创作的前几年,新建的汉帝国相继经历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的叛乱,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反叛实力伺机而动,整个国家摇摇欲坠。刘邦在这时返回到了故乡,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换来了如今的荣华,而各方势力又正欲把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帝国推向深渊,想必刘邦在吟唱这首诗歌时必是怀着一股被悲凉掩盖的豪气。2、《易水歌》创作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风萧萧兮易水寒#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汉朝#荆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