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来历 汉字,是用于书写汉语的文字,也可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中国的唯一官方文字,也是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之一,目前确切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的甲骨文。在日本语中与平假名、片假名混合使用。汉字也曾经是李氏朝鲜的官方文字之一(15世纪朝鲜世宗发明谚文,亦称朝鲜文/韩文),目前韩国只在需要汉字标记以避免词义不明的情况下使用,朝鲜则全部采用谚文拼写。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由汉族发明并改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商朝甲骨文、玛雅文字)之一,亦是其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汉字是世界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汉字发展至汉朝隶书时被取名为“汉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史前符号,商朝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籀文,汉代的隶书,唐代的楷书(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草书,行书。考古发现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
汉字的所有资料(包括:笑话、字谜、谐音、歇后语、古诗、起源等等~)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
汉字的资料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然而。
关于汉字的资料 字谜:(1)留取丹心照汗青 打四字称谓 名誉会长(2)中秋过后又重阳 打郑板桥诗句一 一节复一节(3)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打成语一 喜出望外(4)借问酒家何处有 打中医术语 童便作引(5)今世孔夫子 打古文篇名 后出师表(6)东张西望缘何事?打六字常用语 两方面看问题(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打一成语 风平浪静(8)此路不通!打一打成语 令行禁止(9)推开又来 打一字 摊(10)八面透风 打一六字俗语 气不打一处来(11)善飞者必飞珠峰 打一句唐诗 会当凌绝顶(12)彼此各有一半 打一字 跛(13)东征西讨 打一字 证(14)北京午夜 打一动物 燕子(15)卷帘人道雨过天晴 打一七字常言 打开天窗说亮话(16)夜夜看落花 打一礼貌用语 多谢
有关汉字的内容 内容多者最有可能被我选为最佳答案,非常好我会追加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我爱你 中国的汉字的手抄报资料更详细一点吧!!! 汉字的历史,故事,谜语等如,谐音歇后语最佳答案厕所里点灯笼—找死(照屎)孔夫子搬家—尽输(书)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嘴上抹石灰—白说(刷)精装茅台—好久(酒)熬尽了灯油—烧心(芯)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打柴的下山-担心(薪)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高粱地里找棒子-瞎摆(掰)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钉鞋不用锥子—真好(针)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泥菩萨洗脸—失(湿)面子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空中布袋-装疯。(装风)。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半两棉花-免谈。(免弹)。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矮子过渡-安心。(淹心)。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