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章憎命达成立吗?命运与才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文如其人?三者相互逻辑如何? 文章憎命达有哪些例子

2020-07-23知识6

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那些例子? 一、原因1、《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人有恒言:“文章穷而后工。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之嬲;事务简约,无簿书酬应之繁;亲友断绝,无征逐游宴之苦;生计羞涩,无求田问舍之劳。终日闭门兀坐,与书为仇,欲其不工,不可得已。不独此也,贫文胜富,贱文胜贵。2、施蛰存编《晚明二十家小品》-李本宁小品夫士不遇时,辄无疾而呻吟,侧身宇宙,若无可措躬。不即摇尾乞怜,同流自污,幸而资适逢时,且不任其资睢。而成白独驰骛风雅,含咀英华,以诗名家如是。二、例子这个太多了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三、类似说法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有诗句“文章憎命达”,意思是说文才出众的人总是命运多舛,你如何看待这句诗? “文章憎命达”是诗圣本人对生活和创作的深刻领悟,它饱含着丰富的哲理。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文才出众的人一定会命运多舛,而应该反过来理解,即命途一帆风顺、养尊处优之人一般写不出好的作品,而命运多舛之人常常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佳作名篇。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经历创痛才能使人更加成熟,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多为靡艳之词。反倒是亡国之后才写出了一首首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传世名篇。草堂 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2.阅读第四段,思考:杜甫的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3.文中第四段最后一个句子“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该如何理解?除了杜甫,你还能在举出一个中国历史上文人的成就与命运上具有悖反的例子吗? 1.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解说:这里的“文化”是个关键字眼.全文都是在说草堂的文化意义,第3段中已用三个整句概括出来.“艺术生命的。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那些例子? 一、原因1、《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人有恒言:“文章穷而后工.”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之嬲;事务简约,无簿书酬应之繁;亲友断绝,无征逐游宴之苦;生计羞涩,无求田问舍之劳.终日闭门兀坐,与书为仇,欲其不工,不可得已.不独此也,贫文胜富,贱文胜贵.2、施蛰存编《晚明二十家小品》-李本宁小品夫士不遇时,辄无疾而呻吟,侧身宇宙,若无可措躬.不即摇尾乞怜,同流自污,幸而资适逢时,且不任其资睢.而成白独驰骛风雅,含咀英华,以诗名家如是.二、例子这个太多了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三、类似说法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为什么说“文章憎命达”? 因为,悲愤出诗人。文章憎命达成立吗?命运与才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文如其人?三者相互逻辑如何? 谢邀!文章的解释是“文辞”,小可以前也说过“诗能穷人”和“诗能苦人”,并举出了无数例子,从庄子开始,到屈原,到太史公,到嵇康、李杜,韩柳,苏黄,这基本上是成立的!题主说到了“文如其人”,可实际上这个“人”仅仅指的是性格,或者是打开方式,而不是才华,更不是命运。比如李白狂放不羁,杜甫拘谨沉郁,元稹轻狂忍情,李商隐诡秘隐晦。这些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把创作才能误以为是做事才能,甚至是官场才能。可实际上,两种才能的要求恰恰相反,创作要干净,要赤诚。而做官要合污,要虚伪。两种属性完全不同,所以真实的情况上,文章好的人能力并不强!当然例外不是没有,比如白居易晚年就相当富爽,而李东阳也是可圈可点。可是这种例外可以分开来看,创作时纯粹,做官时同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章必然憎命达!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文辞盎然的人都能发现美好,他们是好人,君子,重情义,尚德操。而且这些人还有一个致命的特点,他们喜欢凭本心做事,凭初心做人。而这种人恰恰却是小人最爱的美食。他们不知变通,不懂妥协,不晓迂回,盲目地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一切就应当是好的。他们傻傻地相信“好人有好报”,他们笨笨以为“道德是最高。为什么说“文章憎命达”? 要搞清文章憎命达的缘由,首先要弄清楚文章是怎么回事。中国文章分许多类型,有应景之文、有经济之文、有情怀之文、有孤愤之文,当然还有其他类型、混合类型。我仅就这几类分析。应景文字,如唱、和之流,目的是为了媚上讨好、友朋互谄或者娱乐应景,自然多为粉饰张扬,文字通常华丽纤巧,却多流于空洞,有好文,比例低。好文举例: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应答类诗歌,潘阆的长忆观潮等。经济之文,作者为了安身立命,写书挣钱,就必须与流俗接轨,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五花八门,有猥琐淫亵的、有舒爽快意的、有情浓我浓的、有故作高深的…总之这类文字,必然将大众分类,按需求为文,这类写手与其说是在写书,不如说是在做生意。当然不忘情怀、夹带“私货”的人也有。总体来说,这样的书好看却未必耐看,其极致是大众化却不媚俗,这类精品也不少,如最近流行的《三体》、金庸先生的部分武侠著作等,但这类作家的路子是先成名在发家。发家后优秀作品就一路下跌,概因经济动力减弱了,把精力就放在了更不劳苦的事业方向。这也是文章憎命达的体现吧。情怀之文,写这类书的人多家境富裕,且家庭有文化底蕴。这类或富或贵的人群不愁衣食,才有精力思忖人生意义、民族方向、种族未来、。关于高中作文比较有逼格的人物素材事例和格言? 用起来感觉无比高大上,各种话十分有逼格之类的23333 69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邀,语文老师一枚,分享一点我认为有逼格的格言和人物事例: 1.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读书#文章憎命达#杜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