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明隆武政权的建立与覆灭

2020-07-23新闻3

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浙江、福建的抗清武装又先后建立了鲁王政权和隆武政权。这两个由明宗室为首的反清政权,也在短短的时间内灰飞烟灭。值得一提的,隆武政权的朱聿键相对鲁王朱以海更有作为,只是天下大势已定,想要恢复大明已是不能。

隆武政权的首脑人物是明朝的宗室朱聿键,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他的先祖朱柽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封于南阳。其父朱义,失宠于唐端王朱硕熿(朱聿健之祖父),以世子而被囚,并为其弟毒死。

崇祯五年,唐端王死,朱聿键得袭王位。崇祯九年,清兵内犯,京师戒严,朱聿键率护卫军勤王,违背了朝廷不许诸王擅离分地的规定,被崇祯帝下旨切责,并废为庶人,囚于凤阳。

弘光帝在南京登基后,大赦天下,朱聿键方得赦免,受命徙广西平乐府。第二年五月,弘光政权垮台,朱聿健抵达杭州,遇到从北方撤来的靖虏伯郑鸿逵和自南京而来的户部主事苏观生,于是被请往福建,同年闰六月三日,朱聿键在福建受到在任官员的欢迎,并于七月正式监国于福州。二十七日,又正式即皇帝位,以福建为福京,以福州为天兴府,改元隆武,本年七月初一日之后即为隆武元年。

朱聿键即位后,以拥戴之功封靖虏伯郑鸿逵为定虏侯,南安伯郑芝龙为平虏侯,封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任命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苏观生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肯堂为兵部尚书,何楷为户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

自黄道周外,凡有声望的旧臣,诸如何吾驺、蒋德璟、黄景昉、朱继祚、林欲楫、姜日广、吴甡、高弘图、路振飞等,皆任为大学士,多至二三十人。但多为遥授,实际在福州者不过数人而已。

隆武政权建立后,除了福建地区在其直接管辖外,两广、江西、湖广、云贵、四川等省区的原明朝地方官以及江南等地的抗清首领,多半先后承认朱聿键的最高领导地位。与同时并存的浙东鲁王政权相比,它的权威要大得多。不过,真正能行使其领导权的区域,主要还是在福建一带,其他省区则有些鞭长莫及。

隆武政权的主持人是朱聿键,在南明诸政权的主持人之中,朱聿键是少有的一个很想有作为的人物,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史书称之为“英才大略,不能郁郁安于无事”。

早在南阳为藩王时,朱聿键已积极从事政治活动,颇有抱负,导致他遭受囚禁的勤王一事就是其中一个突出事件。后来历经患难,磨砺更坚。弘光政权覆灭后,他把中兴明朝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顺治二年六月,他在杭州至福州的途中经过浦城县,曾发布一道令旨,说:“自允监国之后,若一日孝陵未见,一日西北赤子未援,一统旧疆未复,即是孤负祖负民,如剑在心,如汤沃背,断不与寇盗并立于天壤。”在这里,他将寇盗并提,也就是把清兵和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当作了为实现明朝中兴而要反对的对象。

朱聿键之所以反对农民起义军,自不免他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由于李自成起义军已经遭受严重的挫折,张献忠起义军远在四川,只有清兵才是近在身边且直接威胁其存在的敌对势力,当时他首先要对付的实际上乃是清兵。

朱聿键把实现明朝中兴的重点,放在反对清朝之上,这说明他不仅胸怀大志,而且具有较为明确的斗争方向,其斗争方向的选择客观上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汉族人民反对清朝压迫的愿望。

为了实现中兴明朝的壮志,朱聿键除了直接派兵征战之外,在个人生活和政策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有益的措施。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注意节俭,尽量注意少扰民。

顺治二年六月由杭州至福州的途中,他曾让郑鸿逵出榜安民,宣布“除下程小饭,该县官备办外,一切支应,并一切无益等事,俱各免行”,“敢擅取民间根薪粒米,一旦发现,定捆打八十,割耳游行,决不轻饶”。

即位后不久,朱聿键又下令:“宫中不许备办金银玉各器皿,止用寻常布帛。”有一次,皇后让司礼监觅女厨十名,朱聿健即断然制止,说:“不可轻选,失朕大信。朕宁自苦,以慰民心。”

心思不用在个人享乐上,这就是使之得以勤于政事。史载,他“长斋布素,日与大臣讲求政治于便殿,复性喜书籍”,“手自披览,常丙夜不休”。他对关心政事的大臣非常赞赏,遇到这种情况,就与之约定办法,以共同把政事迅速办好。

由于朱聿键勤于政事,便能发现民间疾苦,从而设法解决。他发现有些地方百姓累于贪政,于是给这些地方去的巡按御史规定出“十六字”方针:对老百姓是“先教后刑,先请后发”,对官吏“小贪必杖,大贪必杀”。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物,朱聿键难免有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他将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当作中兴明朝的斗争对象之一,即是其局限性之一。此外,他还多次镇压福建地区的农民起义,也同样表现出局限性。

隆武政权与同时并存的浙东鲁王政权,同属明朝宗室建立的政权,同样面临强敌清朝,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本应同舟共济,但是相互间却处不好关系,形同水火。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双方争夺领导权,这种局面的形成,隆武帝朱聿键自然是难以推卸责任的。

朱聿键具有上述局限性,是应该予以批判的。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说他的全部言行,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基本肯定的人物,特别是与其他南明君主相比,更应该说他是一个难得的有抱负的皇帝。

第一,握有实权的大将郑芝龙,只关心个人权势,对隆武帝朱聿键“中兴大明”的目标毫不热心。

朱聿键入闽为帝是郑鸿逵、郑芝龙所拥戴的,朱聿键即位后郑芝龙的权势更大,于是“内外大权,尽归芝龙”。连朱聿键在其所写的《戒政文》中,也不得不把郑芝龙和郑鸿逵两兄弟列为“不待节制”,可以“自师其心”的大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朱聿键在隆武政权中不过是个傀儡。

郑芝龙既是隆武政权的实际掌权者,那么,他对朱聿键的抱负持何种态度,就至关重要了。如果他与朱聿键心心相印,同仇敌忾,朱聿键中兴明朝的志向,才有实现的可能。遗憾的是,事实与之相反,郑芝龙关心的只是个人的权势,即所谓“徒自贵倨,欲生杀予夺出己手”。

至于朱聿键孜孜以求的中兴明朝的目标,在郑芝龙的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当初他拥立朱聿键就是很勉强的,史载,朱聿健入闽时,“芝龙意颇犹豫,而以其弟鸿逵所迎,勉就约”。隆武政权建立后,他亦“殊无经略中原之志,不思为朝廷谋恢复,襄中兴”。

郑芝龙之所有不能与隆武帝朱聿键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乃是由于他是个“居闽海为奇货”的投机家,既无封建正统派的忠君思想,也未因清朝的民族歧视政策而产生反抗民族压迫的观念,无论朱聿健还是清朝,都不过是他谋取个人之利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而已。

第二,中心辖区福建的经济负担过分沉重。

闽中有浙东、江西作为屏障,虽然最初与清朝直接冲突的机会甚少,但清朝的威胁依然存在,这使隆武政权中热心抗清兴明的人士,不能不主张组建和保持数量庞大的军队,以资战斗守。

编辑从郑芝龙来讲,他虽无意献身抗清兴明事业,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为了在与各方做交易中有资本,也需要养活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而养兵就需要军饷,当时隆武政权的兵饷来源地,又主要靠福建一省,加上一向贪婪的郑芝龙,还希望利用征收兵饷的机会,分外多收,积累个人财富。于是,当时仅有八府一州的福建地区,便被加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三,中兴辖区福建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福建地区在整个明代都是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第五,尤其是主佃矛盾非常突出。隆武政权存在的时期,这里仍然如此。在隆武政权成立后不久,福建发生的各种起义,竟多达二十余起。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几乎遍及福建全省所有的府、州、县。

一般来说,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都是对于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正义事业,隆武政权时期福建人民所进行的阶级斗争也应如此。但是,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它除了具有积极作用外,也牵制了隆武政权的部分精力,对于朱聿键中兴明朝的事业,不能不说是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不管原因如何,也不论隆武帝朱聿键多么有志向,隆武政权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性,注定它无法长时间延续,更不能中兴大明,最终只能走向覆灭。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