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蒙古人的铁骑已经无情的践踏中原大地,元朝的一统大梦也在慢慢的实现。南宋灭亡之际,恐怕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虽说南宋朝廷已经腐败不堪,但文天祥率兵抗元,依旧阻挡了蒙古铁骑前进的步伐。
被俘之后,别看文天祥是一文人,但气节犹存,傲骨挺立,慷慨赴死也不愿当亡国奴,虽说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变迁,但不屈于外族人,是一个民族的气节。也正因此,文天祥才会流芳百世,名留青史。只是在南宋危亡之际,并不是文天祥一个抗原名将,还有一人,与他同朝为官,官拜丞相,亡国之际背幼帝投海自尽,却鲜有人知。
此人就是陆秀夫,乱世年代,谁都想为国出力,即便当时南宋破败不堪,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投入朝廷,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更何况年少聪颖的他,22岁就考上进士,成为了当时丞相李庭芝的座上宾。陆秀夫性格冷静,精明强悍,不骄不躁,即便是庆功酒宴上,也正襟危坐,一时间李庭芝对他好感倍增。
陆秀夫也正是靠李庭芝的举荐,正式踏入了仕途,此后官场之路,陆秀夫尽心尽责。为了迎战蒙古铁骑,陆秀夫长期混迹军营内,了解士兵的作战能力和敌人的弱点,有时候就连领军打仗的将军也去请教陆秀夫,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由此可见陆秀夫的业务能力十分强悍。
就这样陆秀夫一直做到左丞相的位置,为南宋谋得一丝喘息的机会。只可惜败局已定,南宋都城被攻破,皇室宗亲也纷纷投降,沦为俘虏,不甘心的陆秀夫偷逃了出来,拥立赵罡为新帝。
南宋政权也就死灰复燃,只是忽必烈怎么可能眼睁睁的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切断淡水水源,继续剿灭,陆秀夫他们在海上漂泊不定,长期断水断粮的他们,随行的士兵早已没什么战斗力,尤其是年仅十岁的赵罡,营养不良,患病而亡。随后年仅八岁的赵昺又被陆秀夫拥立为新帝。
虽然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陆秀夫依旧事事亲力亲为,协调各项军务,阻击敌人。但随着崖山保卫战的失败,残存的南宋政权再次迎来了灭亡。陆秀夫自知复国无望,为了免受敌人的羞辱,毅然决然的背着幼帝跳海自尽,年仅四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