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致仕是什么意思?

2021-03-06知识3

古代致仕是什么意思? 致仕(zhì2113 shì):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5261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4102事、致政、休1653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出自:《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意思是:熙宁四年,因为是太子少年时的老师而做官。示例:致仕官员有俸禄往往只是高级官员才享有的特权,并不适用于中下级官员。扩展资料:表示辞官常用词语:1、告老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出自: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在外面做过知县,现在告老还乡。示例:是的,我能接受我跑够了然后告老还乡,我一直深爱的家乡。2、解官(1)解免官职。(2)解送官府。(3)押解税款、犯人的差官。出自:明 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恩相放心,呼延灼今日在此,少不得一个个活捉了解官。示例:只听得门外骡铃乱响,来了一起银鞘,有百十个牲口,内中一个解官,武员打扮。

古代致仕是什么意思? 致仕(zhì shì):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

古代致仕是什么意思?

古代致仕之人遇双亲亡古,要回家守“丁忧”,请问要守几年? 居丧,或称丁忧,或称守丧、值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涉及饮食、居处、哭泣、容体、言语、衣服、丧期等。中国原始社会以来的守丧习俗经过。

古代的“致仕”含义指什么? 古代官员正2113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5261还常用致事、致4102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1653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后汉书.郑均传》:“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宋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子犹念公(袁可立)海上劳,予加衔致仕去。希望能够帮到您!

古代官制中的致仕指的是官吏的什么?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为什么称为“致仕”?

致仕的致字作何解释?

中国古代致仕官员能否干政?历史上是否可有前例?古代一般将退休称作致仕,通常指官员辞职归家。起源于周代,在汉朝以后形成制度。官员致仕一般由本人申请。。

中国古代致仕制度发展的历程? 致仕制度,就是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1、西周时期,周天予以下的卿大夫、士和其他职官,都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确定职位高低的。他们的职位一经确立,便世代相承,父死子继。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世官世禄制度”。2、春秋战国以来,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确立,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世官制度也逐渐为官僚制度所取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改革,发展了封建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制,废除了世官世禄制,开始实行官僚制。并建立了从任免、考核到致仕的一套管理制度。这一时期的文献关于致仕的记载很多:《左传》襄公七年:“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就是因年老而请求退休。当时各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以利于在与其他诸侯国的争战中取胜,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加之世官制本身的弊病,以及新兴地主阶级为争取政治地位,反对旧贵垄断仕途,因此,告老致仕制度为各国所重视,而且相继实施,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并对后世封建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3、致仕,。

古代致仕是什么意思?

#古代电视剧全部#古代神话故事#古代亲吻片段#古代刑罚#古代致命武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