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分光光度计有什么作用,是用来干什么的? 你这个问题就很奇怪了.现在实验时使用的都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是紫外和可见光的频率不同,使用时调节棱镜和光栅就行了.作用都是检定物质.不同物质的最佳吸收光频率不同.本简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简介 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比尔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制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打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使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不断 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工作原理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 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原理,基本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应用 一、分光光度计的基2113本工作原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5261发展和进步,现代4102分光光度法的测试手段1653和方法都在不断改进,但最根本的依据仍然建立在朗伯-比尔定律的基础之上。A=KLC式中:A-为被测物在给定波长的需光吸光度值K-为一系数,称为溶液的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被测物质的特性有关)L-为被测物质的厚度(一般与比色池的厚度有关)C-为被测物质的浓度由上式可以看出,被测物质对单色光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实际测试时,单色光通过被测物质达到光电接收器,由光电倍增管或光电池转换成光电流,而光电流的强弱决定了吸光度值A的大小。假定通过参比样品的光电流为I。而通过待测样品的光电流为I,则两者之比设定为τ,也称透射比(或以T%表示,称为透过率)。则:τ=I/I。100%朗伯-比尔定律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透射比的负对数值(也就是吸光度A)的变化与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呈正比关系。即:A=-lgτ或lg(I/I。KCL同时,不同的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呈现出不同的吸光度值,这一变化特征也就是分光光度法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基于上述原理,你可以知道无论以往的仪器还是现代的仪器,其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就是为了能准确获得。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 1、原理不同:(1)紫外分光光度计,就是根据物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63562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2)荧光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度进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可根据不同的物质其组成与结构调整所吸收的紫外-可见光波长和发射光的波长。2、应用范围不同:(1)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实验室。例如:鉴定物质: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一些特征吸收,特别是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摩尔吸收系数ε是检定物质的常用物理参数。这在药物分析上就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与标准物及标准图谱对照等。(2)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通常比分光光度法高2?3个数量级。在卫生检验、环境及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生化和临床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3、所用灯不同:(1)紫外光区通常用氢灯或氘灯。(2)荧光分光光度法通常用钨灯或卤钨灯。4、优缺点:(1)紫外分光光度计高自动化程度,维护方便、操作简便、效率高。(2)荧光分光光度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专属性较强和使用简便等特点,常用于微量甚至痕量毒物的定量分析。扩展资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功能: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什么构成 基本结构2113:光源→单色器→吸收→检测5261器→信号显示系统我们实验室买4102的普析通用的TU-1901的UV/Vis,光源为钨灯和氘灯,360nm转换;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原件和准直镜;吸收池通俗来讲就是比色皿了,玻璃、石英,分册可见和紫外;检测器的作用就是光信号,转1653为电信号,一般多为光电倍增管吧;最后信号显示系统就没什么说的了,不算核心部件
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有什么区别?以及各种部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