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到半小时7名游客打卡,厦门高崎码头集装箱堆场怎么成了网红打卡地?

2020-07-23新闻6

高崎码头附近堆场门前挂有“闲杂人员禁止进入堆场”的安全告示。

厦门高崎码头的集装箱堆场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小红书”上引起关注。

两名女生在某堆场内拍照。

台海网7月2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日,湖里区高崎码头堆场的保安饱受困扰——本月初开始,不少年轻人跑进堆场,在集装箱前拍照,堆场内大型车辆、作业车辆来来往往,人车混杂,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自然美景不拍,为何要去码头拍照?原来,在社交媒体软件“小红书”上的厦门旅游攻略中,“集装箱照”突然爆红,引起不少人跟风,但这一行为存在安全隐患。记者走访了解时,有市民建议,通过相关部门牵头,另造一些集装箱打卡地。

现场

不到半小时7名游客打卡

保安不解:有什么好拍的?

“假装在洛杉矶”“彩色集装箱随手拍出高级工业风”……在“小红书”中,只要搜索“厦门好去处”,就能发现数十个此类文案和图片,最高的点赞量有上千个,留言中更是有诸多询问地址和注意事项的“后来者”。

记者点开其中一张图片看到,在集装箱堆场,蓝天白云下,穿上潮范的服装,游客只要往集装箱前随意一站,就能拍摄出风格别致的照片。记者发现,大部分照片发布的时间集中在7月初,都定位在高崎码头。

昨日下午5时左右,记者来到高崎码头,看到码头附近有多个堆场,堆场门口都设有门卫,从门外远远就能看到堆场内堆放的集装箱。记者刚走到门口,马上被保安拦住。“很危险,不要来拍照了!”保安司先生不解地说,“真不知道这些有什么好拍的?”另一个堆场的看管人员蔡师傅说,工作2年多以来,还是第一次遇上这么多人来拍照,这两周里,每天都有至少2拨游客来打卡,一到周末来的人更多。

在其中一个堆场,不到半小时,记者就遇到7名来拍照的游客。其中,5名年轻的男生先从后门进入堆场,看到高大的拖车正在作业,刚开始还不太敢靠近,徘徊后到集装箱一侧开始拍照。

“我们是从广东到厦门旅行的。”苏同学说,他们5人是大学舍友,在“小红书”查找厦门旅游攻略时,发现不少博主推荐到这个码头拍“集装箱照”,于是他们特地打车到这来打卡。据苏同学介绍,攻略上特别标注下午五点半后再进入堆场,没有工作人员,所以他们一直等到这个点才来。

现场还有2名厦门本地女生,她们拿着专业摄影器材在集装箱前拍照。“一周前在网上看到这种照片,感觉很新鲜。我爱好摄影,今天得空马上拉朋友一起来。”陈小姐告诉记者,她到现场后发现不少网络上提及的堆场已经不让进了,她们找了半天才进入这个堆场。

隐患

大型拖车司机存视觉盲区

游客随意进入易发生事故

记者在现场发现,不时有大货车出入堆场,堆场内也有拖车在作业。在与现场保安的交流中,记者发现,由于“集装箱照”在网上走红,大量游客到此拍照,多个堆场管理部门专门开会要求安保人员加强安全管理,不允许非工作人员入内。

“我们特地加装了摄像头,但是拖车超过4米高,司机还是有一些角度看不到。”其中一个堆场的老板陈先生介绍,大车驾驶室高,司机存在视觉盲区,倒车时大集装箱挡住了部分视线,看不全后部地面的情况。而且一到作业时间,工作人员忙碌起来,行车速度也较快,特别是拐弯处,如不多加注意容易发生事故。

陈先生发现游客增多后,常在午后到堆场巡逻,劝诫游客注意安全。

建议

选择安全地址

设置独立景点

记者走访时,有人建议,既然“集装箱照”如此火爆,而且厦门又有一定的码头文化,相关部门是否可以选择一个安全的地址建造集装箱打卡地,甚至可以考虑设置一个集装箱码头的公园,不仅满足游客的游览拍照需求,也能保证堆场作业安全。

(文/图 记者 柯恺筠 实习生 陈云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