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亭记》南戏主要 古代南戏的最高成果是《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认农《拜月亭记》是元人施君美(名惠)所撰。是根据关汉 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改编的。。
越剧拜月亭全剧王清 拜月亭》全称为《王瑞兰闺怨拜月亭》,元南戏剧目,施惠作。《永乐大典·戏文二十五》著录,《南词叙录·宋元旧编》作《蒋世隆拜月亭》,明人改本名名《幽闺记》。今存明容与堂李卓吾评本《幽闺记》;凌延喜刻朱墨本《幽闺怨佳人拜月亭记》;师俭堂刻陈眉公评本《幽闺记》;德寿堂刻罗懋登注《拜月亭记》;此外尚有汲古阁本《幽闺记》;清暖果室本、喜因轩本、《六十种曲》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明世德堂刊本、容与堂刊本。《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收录《拜月亭》148曲,注云:“元传奇”。此外尚有关汉卿作《幽怨佳人拜月亭》杂剧。共四十出。
南戏拜月亭记 的内容什么?
“幽闺佳人拜月亭”下句是什么? 《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与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元代四大爱情剧。亦为\"五大传奇\"之一。相传是元代施惠(字君美)和范居中、黄天泽、沈洪等一起合写的,明朝时期有些人说是施惠(字君美)一个人的创作。这本戏的故事流传较早,在元杂剧里也有过关汉卿的《幽闺佳人拜月亭》和王实甫的《才子佳人拜月亭》等作品。《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施惠,一说姓沈(见清曹谏亭本《录鬼簿》),字君美,一作均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可考,约元元贞初(1295-1297)前后在世。中国元末明初的南曲戏剧家,被认为是南戏《拜月亭》的作者。明徐渭《南词叙录》中题作《蒋世隆拜月亭》,列为\"宋元旧篇。作者不详。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说《拜月亭》是元人施君美所撰。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施君美,名惠,元末杭州人,以坐贾为业,爱好填词、和曲,不曾作剧。清初张大复《寒山堂九宫十三摄南曲谱》中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著\",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此剧。
将军未挂封侯印 腰下常悬带血刀的意思 1、译文:2113在将军还未封侯拜相的时候,腰间是常常挂着5261带血的4102刀的。形容的是军人的气质与形象1653,不能因为封侯拜相而忘记自己的军人血性。2、出自:元代刘唐卿所著《白兔记》。3、原文节选:马跨征鞍将挂袍,柳梢枝上月儿高。将军未挂封侯印,腰下常悬带血刀。4、白话释义:大将披上战袍跨上骏马征战沙场,月上柳枝头天色已经很晚了。在将军还未封侯拜相的时候,腰间是常常挂着带血的刀的。5、作者介绍:刘唐卿,太原(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皮货所提举(经孙楷第先生考证,应为\"提领\")。贾仲明为其补挽词云:\"刘唐卿老太原公,生在承平志(应为\"至\")德中。王左丞(应为\"右丞\")席上相陪奉,有歌儿舞女宗,咏博山细袅香风。莺花队,倚翠偎红。可知他生活在元初盛世的至元到大德年间。他有一首吟咏博山铜的小令〔蟾宫曲〕在当时很有名,在其上司王彦博右丞席上作,又在京兆任皮货所提领,则其主要创作活动在杂剧繁荣的大都(今北京)。扩展资料:五代时,沙陀人刘知远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将继父家业花费至尽,被继父逐出家中,流落荒庙,后被同村富室李大公收留。李大公见刘知远有帝王之相,便将女儿李三娘嫁与刘知远,而李三娘的兄长李洪一及其。
《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的什么杂剧改编的《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