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玄宗传来平叛胜利的消息 成都市天回镇的由来

2020-07-23知识13

如何评价唐肃宗李亨?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谢谢邀请。李亨远谈不上明君,距离昏君倒是很近—他没有成为昏君的主要原因是他身边有个李泌。证据之一:识人不明。公元757年7月,与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坡分手的李亨在朔方军治所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9月,李隆基非常“识时务”地派人把传国玉玺和任命文件从四川送到了灵武,李亨从此名正言顺。来人当中有一个人叫房琯,不仅表现的才高识广,而且慷慨激昂,让捉襟见肘无人可用的李亨大为欣慰,当即赋予重任:任宰相,然后把刚刚组建起来的一点家底全部交给此人,反攻长安,打响帝国反击第一战—李亨把他当成了白起,遗憾的是他只是个赵括—10月20日—23日,仅仅四天,房琯全军覆没,几乎只身而回,新皇帝交了上任后的第一笔学费。证据之二:目光短浅。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唐肃宗李亨从灵武东迁凤翔,正式吹响反击战号角。此时,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师和布衣宰相李泌提出了一条重要战略:不再纠缠于一城一地,派郭子仪李光弼直捣叛军老巢范阳—李泌此议大有来头:安禄山从起兵之日起,就根本不像一个志在天下的人,从范阳到洛阳再到长安,他所做的就是烧杀抢掠,然后把抢到的东西全部运往大本营范阳,仿佛他的造反不是为了天下,就是想抢点东西,如果老巢被攻破,几。在得知李亨灵武称帝的消息后,唐玄宗为何选择主动放弃皇权? 没有人能主动放弃既得利益,也没有人能够主动放弃权力,除非不得已。李隆基就是,“安史之乱”后,他已经不得不放弃。理由有四。一、个人威望降到最低点“安史之乱”祸起渔阳,但祸根却在长安。自“唐隆政变”后一直无比英明神武的李隆基,把帝国推向了巅峰,同时也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永远正确的神坛。安禄山,这个“不学有术”的胡人,准确地把握住了李隆基的脉搏,并投其所好,对症下药,成功地对其进行了“全身麻醉”,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叛乱计划。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安禄山要谋反,甚至那个废柴奸相杨国忠都知道,但是,帝国唯一的、最后决策者却不知道(或者是不愿相信)。不仅封节度使、身兼三镇,安禄山还成为大唐第一个异姓王(东海郡王),老皇帝在一步一步地犯着错误。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反了,仅仅一个月就打下洛阳,称帝。然而,李隆基的错误还在继续:先是杀高仙芝、封常清,后又通过瞎指挥,让哥舒翰败亡,然后潼关失陷,长安大门洞开。跑吧,李隆基抛弃了子民,抛弃了帝国。他不知道的是,在那一刻,他也同时被帝国和子民抛弃了。二、个人自信心降到最低点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开元盛世…执掌帝国四十多年的李隆基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历史上,李亨(唐肃宗)是一位好皇帝吗? 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2113。他是唐5261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4102皇帝。1653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而当他的生命走上终点病逝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他迎还了避乱出逃的父亲唐玄宗,又和唐玄宗在13天内先后永诀人寰,为大唐帝国的盛衰荣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和耐人寻味的一幕。唐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七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唐玄宗的关系。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总的来说,唐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唐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唐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一生跟随唐玄宗45年的大将陈玄礼为何在马嵬坡对玄宗落井下石呢? 马嵬驿事件,是所有统治者都最最最忌讳的兵变,唐玄宗之前就因为儿子披甲进宫就认定谋反,从而一天搞死三…

#唐玄宗#安禄山#历史#清朝历史#哥舒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