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职业工学院沿河学子正在排练舞蹈。 本报记者 郭静原摄
近日,当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时,见到了该校经济管理系的大二学生吴玉林,落落大方的她,笑起来眼睛像月牙弯弯。很难相信,她来自贵州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2018年,张家港对口扶贫沿河县,沙洲职业工学院对沿河县进行教育帮扶,吴玉林成了第一批帮扶政策的受益者。
回忆起自己在老家的求学经历,吴玉林话语间处处透着心酸。上中学时,途中要翻过三座大山,还得扛着自己一个月的米、菜、油等生活必需品。吴玉林说,记得有一次她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出发去上学,身上背着60斤重的物品,行走在一条只够两脚站立的山路上碰到下大雨,因为脚滑整个人都翻进路边的农田里。“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发展家乡,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只想到了这些。”吴玉林说。
来到沙洲职业工学院就读后,吴玉林一年可以拿到8000元补助,除去5000元学费,还有3000元生活费。不仅课业学习有保障,校园生活也丰富多彩。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规划组建团队从事电子商务,并向吴玉林抛出了“橄榄枝”,她也成了创业团队的一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吴玉林已成为团队的合伙人之一,她现在负责带领的美工组成员共有7人,其中3人是来自沿河县的同学。“希望在政府和学校的精心培养下,我们能成为真正有用之才,把自己在大城市的所见、所闻、所学带回家乡,带领更多沿河学子大胆追梦,也能将家乡的茶叶、空心李、官舟牛肉干等特产通过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各地,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吴玉林说。
像吴玉林这样从大山里走出,获得教育帮扶机会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都得益于张家港和沿河两地实施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张家港依托沙洲职业工学院,合力打造“1+1+1”就学就业脱贫项目,即招收1名沿河贫困学生到沙工就读、推荐1名家长在张家港市就业、带动1户家庭脱贫,在学费、交通费和生活费等方面给予一定资助,并纳入全市帮扶资金盘子,目的就是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张家港市针对沿河籍考生的专项资助政策,为贫困学子提供了脱贫跳板。大山深处的沿河洪渡中学校长毛正军说,该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大多是贫困家庭留守孩子,东西协作教育帮扶让山里娃多一个机会走出大山。截至目前,沙洲职业工学院累计招录沿河学子511人,其中贫困生240人,学生毕业后张家港企业优先录用。两年来,沿河地区学子累计获得各类奖资助金额865.78万元,生均达17350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学子的生活困难。新学校、新城市、新环境,在帮扶政策和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下,这些沿河学子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经济日报记者:郭静原)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