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度:60℃。②稀释终点:10-5(水稻病叶)或10-6(带毒灰飞虱)(Shikata,1974)。③体外存活期:7d(4℃下,水稻病叶汁液)或6d(带毒灰飞虱汁液)(Kitagawa&Shikata,1969)。血清学检测:由浙江分离物纯化的RBSDV制备的抗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与玉米粗缩病毒、小麦绿矮病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张恒木,2001)。RBSDV与玉米粗缩病毒、马唐矮化病毒及禾谷细蘖病毒有较远的血清学关系(Luisoni etal.,1973)。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可通过飞虱持久性传播,除水稻外还可危害玉米、大麦、小麦、小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对农业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10分,为高危有害生物。因国内已普遍发生,且无人为传播途径,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鉴于其农业生产的潜在危害性,应列入国内防治重点。地理分布:中国(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湖北、湖南、贵州、广西)、日本、韩国、朝鲜。
水稻秧苗移栽后出现矮苗病,请教有关专家,说是稻飞虱引起的,只要感染发病就无药可救。真的是这样吗? 水稻病毒病,主要由稻飞虱进行传播的,已发病的稻苗无法治愈,可以用防治飞虱的杀虫剂加控制病毒病的杀菌剂混用,控制病害的发生。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 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基本信息 作 者:孙恢鸿,等 编 周至宏,等 译 出 版 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介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Fijivirus eoviridae),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该病毒于2001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在广东省首次发现,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2009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失收面积10万亩。
水稻发黄过高接骨发根怎么办
广西种植水稻多集中在什么地方?请各位熟知的告书小弟》谢了。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强,而稻谷产量却占粮食总产量的1/2。可见,水稻生产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