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来说货币政策是中性的? 第一,货币政策是成熟稳健的,稳健是与中国经济环境连在一起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通货膨胀,但是中国目前物价上涨不完全是因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通货发行过多引起。
货币中性的货币幻觉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的一个基本命题。这种思想可追溯溯到货币数量论的早期陈述,例加大卫休谟在1752年的著作(货币论)、(利息论)和(贸易平衡论)中的经典论述。“货币中性”作为术语是哈耶克引入英语国家的,他将此术语的创造归功于威克塞尔(1898年)。但事实上该术语的真正使用是在更早的时候,并且应归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中活跃起来的一批德国与荷兰的经济学家。对货币中性的严格证明基于没有“货币幻觉”这种关键假设。帕廷金(1965年)指出,在借贷经济中,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没有货币幻觉的个人的需求函数,取决于相对价格、利率和初始财富的真实价值,后者包括实物资本、证券持有量与货币余额。里昂惕夫(1936年),莫迪利安尼(1944年)所说的“齐性假定”,意味着需求函数在在等比例的货币价格变化时是无变化的,而且,那种需求函数的不变性被视为没有货币幻觉的条件,并因此是货币中性的条件:因为在一个人既无债务又无债权的情况下,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其初始货币余额的真正价值,因此它不能模拟货币单位的变化,并由于实际余额的影响,一般都会使得他改变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数量。豪伊待和帕廷金(1980年)所说的需求函数有以下性质:它对货币。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中性和债券中性事什么意思 分别是谁提出来的呢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来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自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公债中性是指zd在宏观经济中公债的发行不会引起投资和储蓄的变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刺激经济扩张,且政府以债券和税收筹资的效果是等价的。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中性和货币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尽量用人类语言解释 共2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 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
为什么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在长期内是中性的? 货币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是由不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决定的。比如说过去你买的东西便宜,在当时可不便宜;现在你买的东西贵,在未来是便宜的
如何理解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一直想不通,货币的增加为何在长期不影响真实变量?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中性的原因就是: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
什么是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中性货币政策的提出者